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实践与思考(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实践与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当今时代,大学生在享受着择业的自由和自主的同时,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和压力。“职业生涯设计”作为高校职业教育的新亮点,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愿望的激发和教师的悉心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实践


  职业是人生的基石,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特定的职业意味着不同的发展机遇与空间,也决定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深刻影响着人的命运。当今时代,职业选择的空间更为广阔,人们在享受着择业的自由和自主的同时,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和压力。职业生涯设计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主力军,其就业、职业发展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毕业前的就业指导虽然能为学生就业助一臂之力,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只是着眼于学生眼前的就业,传授求职技巧,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职业,尤其是日后职业生涯发展的困惑。“职业生涯设计”则以它系统地职业知识的讲解、较强的就业、职业发展指导性,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垂青,并成为高校职业教育的新亮点。
一、“职业生涯设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前的大学生不需要太多的人生选择。当时青年人的人生理想就是“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大学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而且是一次分配定终身,同时由于计划经济导致市场不完备,因此个人既没有选择职业的权利,也没有选择职业的余地。而今天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变迁与流动日益加速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取代平均的社会。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职业,选择就业地点,通过职业生涯的成功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人生幸福。 然而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随时在更大范围内挑选合适的人才,竞争随时存在,也就意味着淘汰随时会到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不可预知的因素越来越多。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善于对自已目前所从事的、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自我规划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才能保证自已的职业生涯朝着既定目标顺利发展。
  二、“职业生涯设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讲,学生就业率直接制约着其生存与发展。提高就业率已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好坏才是学校真正赖以生存的基石。众所周知,现实生活中,就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而职业生涯的发展却有其不可逾越的规律,就业了并不等于从此职业生涯就可以一帆风顺,有些人甚至会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走上犯罪的道路,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学校职业教育中不仅要着眼学生就业,更要放眼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生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笔者有幸在去年为两个毕业班开设了《职业生涯设计》课,指导学生完成未来五到十年的职业生涯设计,从取得的教学效果上看就充分体现了这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将择业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懂得了从自已的理想出发,从未来的职业目标出发选择职业,看重的因素不再是待遇,而是发展空间、锻炼机会、培训等等,职业生涯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初步具备了一些先进的职业理念。
   三、“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
  日常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总是将教育效果不佳归咎于学生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其实探本究源,还是因为没有帮助学生确立起具有现实可行性的职业理想,挖掘他的成才潜力,开启他的动力系统。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它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建立在能胜任、能发挥自己优势基础上的职业理想,能促成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人们实现职业愿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人生前进的动力。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成才愿望,增加学生成才的动力。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成才潜力、强烈地成才愿望。学生对未来的关注程度同样出乎我的意料,绝大多数学生不愿依靠家里,而想自已开创一番事业,主动请我指导的学生络绎不绝,有的学生一份规划反复修改,热情很高。因此“职业生涯设计”不仅可以对学生地进行有效的职业理想教育,而且可以挖掘学生的成才潜力,从而激励其在校的学习。
四、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职业技能,还需要优秀的职业品质、良好的人格素养及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这些不是在毕业前听几次就业指导讲座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即为职业生涯作充分的准备。大学是学生职业生涯准备的最后阶段,许多学生因为缺乏职业准备意识,而虚度了大学时光。因此学生一进校就应该对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充分利用在校时间、资源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在校学习。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的同时,其实就选择了自已的职业方向,确立了自已的职业目标(当然也可能这个目标还不清晰)。因此我们从学生一进校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将自已的职业理想同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确立自已的职业目标,即用学生自已的职业目标,激励他,规划他的大学生涯,因为抓住了学生的最大需求点,因此可以起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毕业时每个学生再完成未来五年或十年的职业生涯设计,让学生学会在每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计划,从而培养他们设计人生、管理人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