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探讨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条件

探讨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条件

详细内容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是某综合性大学医学院2003-2007年毕业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调查内容包括就业人数、就业地区(经济发达、中部及欠发达地区等)、就业趋势、就业去向选择(事业单位、出国、企业等)。运用 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统计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和 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2003-2007年医学硕士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从调查的结果发现,研究生就业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3年:103人,2007年:201人(表1)。表1 2003-2007年度医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人数年 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合计(人) 2003 61 26 16 103 2004 57 32 15 104 2005 96 36 24 156 2006 101 36 26 163 2007 123 44 33 201   2.医学硕士研究生就业趋势分析。从表2可见,事业单位由于待遇稳定及发展空间大一直是研究生就业的首选。从分析结果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生数量的增加,这种格局在发生变化,相比较选择事业单位的高就业率(约80%左右),选择去企业就业的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从1·94%上升到13·43%;升学和出国有下降趋势,分别从9·62%下降到2·49%,及4·85%下降到0·50%。表2 2003-2007年度医学硕士研究生就业趋势分析年 度事业单位(%)企业(%)升学(%)出国(%)其他(%)合计(人) 2003 84(81·55) 2(1·94) 8(7·76) 5(4·85) 4(3·88) 103 2004 78(75·04) 7(6·73) 10(9·62) 1(0·96) 8(7·69) 104 2005 127(81·41) 11(7·05) 9(5·78) 4(2·52) 5(3·24) 156 2006 139(85·27) 13(8·00) 6(3·70) 3(1·85) 2(1·23) 163 2007 164(81·59) 27(13·43) 5(2·49) 1(0·50) 4(1·99) 201 p(0·05(0·05(0·05(0·05(0·05 3.医学研究生的就业地区分布情况比较。表3中,经济发达地区包括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医院、省(区)级卫生监管部门等;中部地区指经济发展程度介于沿海地区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主要指支援西部或扎根基层医院或其他效益不好的单位[2]。从表3可见,相比较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就业率(约70%左右),选择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比率明显上升(p(0·001),从0·00%上升到 16·41%,其他地区差别不显著。 ·64·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年 第10期表3 2003-2007年度医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地区分布年度发达地区(%)中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合计(人) 2003 62(60·19) 41(39·80) 0(0·00) 103 2004 74(71·15) 28(26·92) 2(1·92) 104 2005 112(71·79) 30(19·23) 14(8·97) 156 2006 114(69·94) 29(17·79) 20(12·27) 163 2007 123(61·19) 45(22·38) 33(16·41) 201 p(0·05(0·05(0·001  

 三、医学研究生就业的特点和趋势根据对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数据分析,医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呈现以下的特点及趋势:

1.研究生总的就业趋势。自从国家允许毕业研究生就业的“双向选择”政策的出台,研究生就业的质量有了提高,医学专业研究生由于专业性强,就业期望值普遍过高。定位大城市及稳定的事业单位的就业比率从2003-2007年平均在80%,远远的高于去企业单位。同样的选择也出现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由于个人的收入、发展的机会等原因,可谓是炙手可热,研究生就业率从2003-2007年间平均在70%,中西部欠发达或经济环境不理想的地区门可罗雀,就业率占10%-12%左右。 2.就业趋势的改变。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随之也引发了研究生就业竞争加大,同时就业趋势也在发生改变,相比较选择事业单位的高就业率(约80%左右),选择去企业就业的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从1·94%上升到13·43%,国内经济形势快速发展,人们对就业目的更加理性,选择升学和出国有下降趋势,分别从9·62%下降到2·49%,及4·85%下降到0·50%。 3.选择就业地区改变。随着国家对研究生就业的调整,研究生就业的选择趋向发生转变,标志着研究生对自身发展和定位有了提高,相比较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就业率(约70%左右),选择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比率明显上升(p(0·001),从0·00%上升到 16·41%,其他地区差别不显著。四、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呈现了新就业趋势,结合调查分析的结果,医学研究生的就业正在逐渐的趋于新的局面,同时提醒我们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上给以引导和支持,作到人尽其才。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面[3]。 (1)政府应该建立责任明确的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保障人才的公平竞争,建立更加开放的医学人才市场的重任。 (2)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加强政策的落实。各级政府应完善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扫除他们就业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淡化户籍、地域等因素对毕业生就业和流动的限制,鼓励医学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和边远地区、艰苦地区就业。 (3)国家要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就业的正面宣传,避免对硕士研究生就业过分炒作。硕士研究生生活阅历丰富, 所以遇到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根据他们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就业教育时,应以正面宣传为主,不宜过多地倾注于规范和束缚,以免引起研究生的逆反心理。

2.培养单位方面。 (1)大力推动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专业水平: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使医学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3]。 (2)加强就业指导:根据许多毕业生社会经验相对欠缺,实验技能和临床经验相对不足的特点,给他们以多元化、多方位的指导毕业生择业,实现人与职业相匹配的过程,学校通过可以举办各种讲座对毕业生进行面试心理、语言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2]。 (3)积极构建研究生就业信息平台:时刻把握市场脉搏,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毕业生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同时利用网络等新资源,探索就业信息交流新渠道,开办毕业生就业网络,及时发布最新用人需求信息,使就业渠道更方便、快捷、高效。 3.用人单位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更加注重研究生的能力,而不像过去那样过分看重学历。这种用人观念的转变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观念的转变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单位对研究生仍存在一些偏见,以致他们不能正确地看待研究生对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4.研究生自身方面。研究生应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求职期望值,研究生就业难度加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值严重脱离社会需求。因此,研究生在就业前应该对自己作全面客观的评价,包括自己的专业功底、科研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等, 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基础上,选择就业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求职的期望值,以便更好地抓住有限的就业机会,从个人的长远发展出发,正确处理好职业理想与职业本身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慧娟,李 广,程 里,等.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问题探讨[J].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81-83. [2]Han RM.,Sandler BR.Out of the Classroom:A Chilly Campus Climate for Women[M].Washington,DC:Association of Ameri- can Colleges, Project on the Status and Education of Women,1984·51. [3]王丹平,林 玲,王金平,等.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 高教探索,2005(2):86-88.(本论文由://shlunwen.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

相关文章链接:探讨基于论文问卷调查与盲审结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