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比对与衔接(一)
详细内容
[摘要]基础英语教学代写论文与高职英语教学因分属不同的教育系统而缺乏实际意义上的联系,这样的“隔断”局面导致了高职英语教学中许多问题的产生。本文试从这些问题的分析入手,通过对基础英语教学和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不同点的比对,揭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实现两者的衔接,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基础英语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 比对 衔接
一、引言
高职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然而从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职新生在入学后需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进行新的英语课程教学的适应,部分新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对高职院校的英语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态度,对进一步学习英语产生一种厌烦感,有的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对抗情绪。这种状况是如何形成的?其起因又是什么?笔者认为这与忽视高职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的联系,未能较好地实现两个阶段的衔接的有关。长期以来,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与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各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处于隔离状态,缺乏有机的衔接和联系。高职英语教师对中学英语教学的一整套做法不了解或不甚了解;而中学英语教师对高职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与要求也不清楚,其结果便造成了中学阶段基础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之间衔接层面的断裂。从大的方面讲,它影响了我国英语教学整体上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缺乏相应的关联或衔接。从小的方面讲,它影响了学生从中学到高职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心态的平稳过渡,割裂了基础英语教学方法和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联系与“互为”功能,人为制造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孤岛”效应,增加了高职英语教学的难度,“废弃”了基础英语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成份,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成本,降低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加强并重视高职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的整体关联及衔接问题的研究,弥补中、高职英语教学之间的断层,达成英语教学的连续性,一贯性,是目前非常高职英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相关概念及定义
1.基础英语
本文所提之基础英语主要是指我国目前现行的初中、高中阶段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旨在提高其基础英语能力及基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学层次或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在完成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高职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2.基础英语教学
本文中的基础英语教学指的是为了实现英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巩固和扩高职生英语方面的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基础英语技能,初步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而进行的英语教学实践。
三、基础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比对
假如我们把基础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英语教学的系统来看。中、高职两个阶段的英语教学的关联应该是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同时这个整体关联也具备了作为一项大工程的所有特征,因为它涉及到中、高职两个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制定与编写,涉及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测试、评价等方面问题。因此,在对两个阶段的关联的思考中就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能给我们以启发的东西,继而从整体上提高整个英语教学系统的运营效益,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准,服务学生的需求,实现教学衔接与教学效果的双丰收。下面笔者将从中、高职的英语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测试与评价等方面对基础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差异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1.教学目的、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的目的事关全局,它是决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英语教学的大纲同样也非常重要,它是对采取什么途径培养合格的受教育者的指导性的归约。因而比对高职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应当而且必须以此为切入口。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教学阶段内的教学大纲,还必须对中学(包括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这有助于教师对各阶段教学目的的了解,从而弄清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对症下药。根据一份对高职生“初入高职的听力、会话、阅读、写作和翻译等五种技能中最不适应的技能”的调查统计显示,被调查的617名高职生对高职听力课不适应的百分比为75.94%。该调查还显示,适应高职英语学习平均所需时间为222.7天。高职院校的高职生这方面的的情况则更加令人担心。通过对中、高职两个阶段各自的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对比分析发现,中、高职两个阶段的英语教学目的之间有着较大的不一致性。例如,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与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一样,其教学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高职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其侧重面是培养阅读技能。而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好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高职对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的层面分法不同。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分两个层面:阅读与听力,会话与写作;而高职阶段则分三个层面:阅读、听力、会话与写作。因此,学生不适应高职英语学习的问题最集中的一点主要表现在听力教学方面。
2.教学材料
一套好的教材必须具备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趣味性6大特点。教材知识的编排不但应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应有利于学生积累感性认识,通过发现、分析、归纳、推理形成理性认识,保证知识的系统性,防止教学中讲解繁琐或知识零乱的倾向。在这方面我国的中学阶段基础英语教材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目前全国使用的JUNIOR ENGLISH FOR CHINA(JEFC)和高中使用的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EFC)来看,两套教材充分注意了中学阶段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教材采用了循环式编排方式,系统地安排了教学内容,语言由简到繁,逐步拓展加深,同时也增加了词语的复现率。这样既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语言教学。而高职英语教材目前尽管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就目前所通用的几种高职英语教材来看也各有所长,在培养学生语言基本知识技能与技巧以及运用语言能力方面,也都起着积极作用),但与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材料相比,除了与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整体关联不够外,仍有不少缺陷,诸如教材的编排体系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未能做到承上启下与循序渐进;其过渡阶段与高中教材脱节;单元所学内容在起始阶段就几乎成了单词的堆砌(中学阶段学习200个左右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而高职一年级就要求掌握1000多个单词);选材内容过于老化等等。作者对所在学校目前所用教材的第一册第二单元TEXTA的NEW WORDS作过统计,总共42个单词中有4个单词为第二阶段才应当学习的词汇,而超纲词汇就高达14个,而且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复现率极低甚至不再出现,这也是造成新生入学不适应的原因之一。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由于中、高职两个阶段教学目标的不太协同,其教学内容也必然出现不协同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受高考升学率和命题方向的影响,中学基础英语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教师不得不提前涉及学生本应在高职阶段才应着重讲解的内容,例如,英语中有关虚拟语气方面的语法知识在中学的提前讲解,其目的就是保证学生在应试中的正确理解而不至于失分。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不是着眼于学生听说技能、阅读速度与写作翻译能力的提高以及语言文化知识介绍,而是重复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的内容。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高职教师对中学教学内容的不了解,盲目重复,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学生在中学阶段着重于应试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旦在作业、考试中检验他们的语法知识,则错误百出,教师不得不重复讲解旧知识,盲目重复的结果是极大的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怀疑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合法性”,甚至是整个外语教学体系的科学性。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中学基础教学阶段,为迎合“爬分”需要和服从“升学杠杆”的指引,大多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讲解为中心,重点放在讲解词汇、句子结构和用法上,强调讲解后的记忆和背颂。而高职教师则着重文章的语篇分析及文化背景介绍,强调知识的拓展和关联。因此,许多新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上课听不懂,作笔记跟不上教师的讲授,抓不住重点,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不适应。
4.教学评价与激励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深受“升学率”的压力和学校实行的“结果论”教师评价体制的双重影响,每次大型考试后必有“详细”的剖析、“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分数比拼和来自“学校上层的”“最后裁决”,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了考核教师的量化硬指标,而且由于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实行的教师评价是自上而下的考核,结果关乎鉴定分等、奖优罚劣、晋级解聘均等教师的切身利益,广大教师不得不缩短花在教改、科研的上的时间而将主要精力用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题海战术”和繁琐低效的知识点讲解上,久而久之这个阶段的英语教学必然演化为过分重视中考、高考,把过多的时间用于考试题型的训练的“蛮干”。教师守着教科书、教辅和考试资料,强行向学生灌输与考试相关的知识,自己无暇读书、学习、开展科学研究,因此难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不少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萎缩,英语教学仅限于所教的课本知识,教学方法呆板、思路封闭、课堂沉闷,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更有甚者,这种片面的单项评价体制对教师的教学改革试验常视而不见,有的甚至持否定的态度,结果必然会挫伤教师的创新的积极性,产生冷漠对付的消极情绪。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相比之下要灵活一些,考试和评价方法也相对“缓和”和“人性化”一些,但也无法回避各式各样的考级、考证中学生的表现成为考核高职教师教学的重要指标的现实,所以很多高职教师的英语教学仍然是以语言点讲解和练习训练为主要特点的“俗套”,用于科研和提高的时间越来越少,根本无法体现高职教师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度与个性特点,也无暇顾及学生的特殊需要,学生主体得到的拓展机会很少,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少,完成考级、考试任务成为唯一“内驱”,学生表面应付,教师“怒其不争”。师生间的互动难以达成,师生间的情感淡漠,课后罕有联系和交流,更不消说教学的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了。
四、基础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衔接
基础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合理衔接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要克服学生从中学到高职的平稳过渡所遇到的困难,解决因教学内容的重复而造成的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从而有效地从整体上提高基础英语的教学效果,应该也只有从这两个阶段的英语教学中的不同点及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着手,弥补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隔断”,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统一英语教学的认识,真正把英语教学的系统性、一致性和连贯性落到实处。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学目的的重新定位
研究中、高职英语教学整体关联问题的目的在于实现英语教学整体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把英语教学思想转变到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整体培养上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一个目标进行,那就是让学生掌握英语这个有用的工具,进而获取专业所需信息。离开这个目标进行教学,一味地追求高考升学率或四、六级的通过率,忽视了语言最基本的技能一听、说、读、写的训练,其结果只能是费时低效,高分低能,打击进一步学习英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