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一)
详细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云涌而入,我校吸收了大量的农民工子女前来就读。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学生的英语成绩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①语音语调掌握不好,拼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②词汇量小,单词拼写能力差;③语法概念淡薄,英语表达能力差;④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差;⑤对学习英语存在着畏难情绪,缺乏信心,提不起兴趣。
为此笔者进行了认真的个案调查和整体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相当多的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存在心理障碍:①从小生长在农村,信息闭塞,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及学习动力;②新教书起点高,内容较多,词汇量大,句型多,任务偏重,在小学阶段没有开设外语课,或小学启蒙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基础不扎实,知识面窄,接受能力较差,对英语学习有恐惧感;③虽对英语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础差,不会读,听不懂,词汇难背,句型难记,致使情绪波动大,思想包袱加重,战绩上不去。这样经过多次失收,对学习慢慢失去兴趣,由厌学发展到弃学;④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只会死记硬背,对所学的内容形成不了系统,不会灵活运用和分析;⑤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重视,也有的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不知从何着手帮助孩子学好英语;⑥由于经济、文化等比较落后,无法得到相应的课外辅导或参加各类英语培训班,缺少学英语的氛围,除了英语课很难再接触到英语。
针对学生学习英语时产生的心理障碍,在英语教学中,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加以消除,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首先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觉得英语实用。例如当今互联网已成为全球信息资源,若不懂英语,上网也是寸步难行。此外,个人升学、就业也必须学好英语。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努力获得的知识是一生最大的财富,只有掌握过硬的知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这一道理,我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育,如东盟博览会在南宁永久举办,各行各业都需要懂外语的人才,鼓励学生学好英语以备将来之用。
2.端正教学指导思想
进城农民工子女属于城市弱势群体,他们渴望得到社会及学校的关爱,得到老师的关注。为此,我时刻注意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在教学中创设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面向全体学生,把起点、进度、训练量定在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并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水平,把课上得生动有趣。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学内容。善于运用实物、模型、挂图、录像、幻灯、多媒体等手段,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讲课语言生动,表情自然,教态和蔼,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始终高涨。在课堂上多鼓励、少批评,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作出表扬与肯定,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培养要在开始的时候才最有效。因此,从初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对他们提出学习要求,并强制他们开展良好的学习活动以至他们形成习惯。例如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大胆开口的习惯;读音准确、书写规范的习惯;正确朗读、勤于背诵的习惯;课前勤预习、课后勤复习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以及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