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一)
详细内容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组合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优化课堂结构,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境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境导人的方法有很多,如情境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如在讲授“变量和常量”概念时,内容抽象空洞,语言难以表述清楚,教师难讲,学生难懂。应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制作课件时可以设计插入一段动画片《旋转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认真观看的同时,配合教师精彩的讲解,使学生对变量与常量的认识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中达到深刻的理解。
2、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等方面的困难。如在“函数图像的描绘”中,学生对图像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把握不好。在设计这一部分课件时,采用动画显示曲线或图表,可以使曲线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函数图像中几个变量X与对应值 YFJr得到的图表自动缓缓移入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自变量 X与Y的对应关系,从而加深了函数图像的特征的掌握。
3、巧设质疑,开拓思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在讲授“函数的概念”时可设计问题情境,先向学生提出函数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几种?制造悬念,创造质疑的氛围。等学生回答后,从计算机中调出函数的图像式、图表式、解析式。再让学生集中精神观看,这时学生心中的疑问豁然开朗,情绪高涨,思路开阔。
4、课外延伸,发散思维。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增加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既做到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