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现代军队审计发展战略的宏观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正确的战略规划是军队审计事业发展,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从内涵、意义、目标及着力点四方面,就构建新时期我军审计发展战略问题作一概要分析。
关键词:军队审计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力度的加大,军事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如何通过构建科学可行的现代军队审计发展战略,以推动审计事业的良性发展,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发挥新形势下军队审计应有的监管职能,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1现代军队审计发展战略的定义及内涵。
当前理论界对军队审计发展战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军语》中将战略解释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辞海》中解释为“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面性的或决定全面的谋划”,结合《军队审计建设“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前发展规划》,我们可将军队审计发展战略定义为:对军队审计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建设所作的全局性的谋划。根据当前国家、军队建设的要求及审计发展现状,我们可对其现实内涵完整表述为:现代军队审计发展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军队现有综合实力为基础,以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为中心,建设和运用审计力量,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而对审计建设全过程的运筹和指导。这一概念大体包含了四个基本因素:一是战略行为的主体,亦即军队是战略的制定者与实施者。二是战略行为的范畴,亦即以军事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三是战略行为的目的,亦即以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预期结果。四是战略行为的手段,亦即以军队综合实力作为军队审计建设的物质基础。
2构建科学的现代军队审计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是统筹经济建设同国防发展,促进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从本质上讲,军队审计属于国家宏观监管机制的范畴,是对国防经济资源配置进行的监督、评价、鉴证,以保证资源利用的高效率。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防建设不断加大投入的今天,充分发挥军队审计的这种宏观统筹职能,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同步发展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
二是协调军队全面建设进程,优化国防建设环境。当前,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推进,由传统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各种利益相互交叉,审计通过对军事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可以防止和制约各种不正当、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为国防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深化军队编制体制改革,规范经济权力运行。西方审计学家认为,审计是建立一个廉洁政府的有力工具,其突出功能便是可以发现行政体制的不完善之处和薄弱环节。近年来政府部门及军内外有关专家学者都对此给予了认同。当前部队一直在致力于编制体制调整,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科学的审计,特别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从军事经济运行的角度发现部队体制本身的不完善之处,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体制改革和各种经济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规范经济权力的运行。
四是整合各项资源,提升部队战斗力。审计是一项综合性事务,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它的活动结果最终将转化为人财物的合理配置,责权利的密切结合,从而确保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3我军现代审计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是审计目标效益化。着眼于军队长远建设和发展,把效益审计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审计的根本任务,实现审计目标由真实性、合法性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转变。
二是审计手段信息化。适应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审计手段从以手工审计为主向以计算机审计为主转变,努力建成标准统一、结构合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军队审计网络系统。
三是审计体制扁平化。适应军队体制改革的需要,实现审计体制由纵向多级、垂直树状向横宽纵短、扁平网状转变,构建成精干高效、军种融合、属地管辖、垂直领导的体制。
四是审计人才复合化。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要求,实现审计人才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培养一支素质全面、结构合理、梯次清晰、适应发展的人才队伍。
五是审计活动法制化。围绕依法建审、依法从审、依法治审的标准,把立法、学法、执法、普法作为推动审计建设发展的根本举措,实现审计活动由传统的“人治”型行政审计向现代“法治”型依法审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