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高校经济管理中的“位”与“为”(一)
详细内容
[摘要]内部审计“有为”才“有位”,明确“位”,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职能的关键,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高校经济管理中的“位”,高校内部审计才能“更有作为”。
[关键词]内部审计;定位;高校管理;内部控制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和高校多渠道办学能力的逐步增强,高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其组织管理幅度更宽,教学和经济活动更丰富,财务预算资金更大。高校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经济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高校内部审计只有明确定位,找准审计工作方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才能不断扩大影响,提高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即“有为”才“有位”。
一、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高校经济管理中的“位”
(一)理论上的“位”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RA)2001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评价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的性质、目标、职能和目的,并将内部审计范围延伸到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这既给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生存空间,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定位明确了方向。我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对内部审计的描述:“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这一描述,切合我国国情,对内部审计的定位更为明确,更加贴切。《规定》将内部审计主要职能定位为监督、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指导性。充分理解内部审计的定义,有利于高校内部审计在目标、职能、目的等方面的合理定位,有利于指导内部审计实务操作,推动高校内部审计的深入发展。
(二)法律上的“位”
依法审计,适法而为是审计的原则。对于高校内部审计来说,国家有关法规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高校内部审计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条例,都明确了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在赋予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给内部审计建立了良好的法律环境。这为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对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的随意性,保障高校有关法规制度的有效执行,指导和规范高校经济活动,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认识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对维护法律尊严,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更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提高内部审计的“有为”意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组织上的“位”
在西方国家,企业(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多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模式,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审计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在业务上,接受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在行政上,属总经理领导。内部审计同时向董事会和管理层双向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独立性,满足了内部审计职能在不同层次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增强了内部审计对行政高管的监督,避免了内部审计监督受制于管理层的窘境。内部审计本质上是组织内部对经济活动实行自我监督的行为。赋予内部审计相应的职权,保持其独立性,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必备条件,组织上的“位”是内部审计“有为”的保障。高校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顺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潮流。笔者认为,我国高校也应参照该模式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保障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
二、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内部审计要在高校经济管理中有所作为
高校内部审计的作用和增加价值是通过关注高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揭露漏洞、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来实现的。内部审计要在高校经济管理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只有通过提高学校的整体价值来赢得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认可和重视,才能提升内部审计在学校组织中的地位,从而为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赢得更多空间。
(一)参与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通过评价单位内部各类资产质量及安全、完整性以及经营风险,帮助高层管理者积极防范风险,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确保其实现经济管理目标。防范风险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功能,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和外向化,这一作用在高校经济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就是要把审计监督融于目标实施的过程管理中。一是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审核,帮助其识别所面临的风险,并对风险来源、可能性以及后果进行分析。二是根据现有管理、能力、技术、程序及风险偏好程度等对已识别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控和不可控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对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确定防范风险的措施和手段。
(二)评价并改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评价是高校根据内部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内部审计既是高校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是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独立于高校内部其他控制系统,同时又对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内部审计通过日常的审计活动,以内部控制中的“控制活动”要素为重点,针对各个环节的关键点逐一进行评价,评价其运行机制健全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寻找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向高校管理层提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以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一是评价学校制度建设是否健全,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二是评价高校各部门执行内控制度的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三是对高校监管保障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高校加强对管理和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减少对资源利用不当和低效使用的情况而造成的浪费。
(三)防弊纠错,帮助完善治理
由于高校内部控制的缺陷和监督检查不力等多种原因,高校招生、基本建设、物资采购、科研立项等工作,不同程度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本建设、大宗物资采购制度建设比较薄弱,是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舞弊行为时有发生。舞弊行为对高校的经济利益、形象和内部控制都是极大的损害,高校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