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发展观解读(一)
详细内容
[摘 要]重视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开拓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河,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二条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思路。在邓小平的发展现申,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妁现代化是邓小平发展现的重要内容。江泽民特别强调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竖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而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现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发展;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和第一要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历史任务,集中起来就是发展问题,发展成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全部活动的主旋律,重视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一贯思想。从一定程度来说,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丰富和深化过程,也就是对“为什么要发展”、“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等有关发展问题的探索、丰富和深化过程。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艰辛探索中,为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关于中国发展问题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以及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成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之一。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华民族数百年来的夙愿。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就已经开始考虑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等发展问题。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他解释说,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也就是“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很明显,在这里毛泽东所提的奋斗目标不仅仅是新经济,而且已经包含了自由的新政治、繁荣的新经济、文明先进的新文化等多维因素,这种对国家发展的理解无论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在当时的世界来说,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之后,毛泽东总结和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敢于侵略中国和中国落后的原因,强调”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他号召“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所有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经济工作和工业技术,反对只会做一种抽象的“革命工作”、不关心工业、不关心经济的空头“革命家”。在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更特别强调了发展。他说:“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地球是发展的,太阳是在发展的,这就是世界。停止了发展就不是世界。”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提出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政党政策和发展实践的评价标准。他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工业,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解放,才是中国人民所欢迎的。”
在那个特定时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探寻一条既符合世界形势又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所形成的发展观,尽管不尽完美,但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开拓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河,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思路。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不是闭门读书、抽象思辩的产物,而是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邓小平不仅高度强调了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系统论述了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这一问题,而且同时也对发展的内涵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
在邓小平的发展观中,发展主要是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也就是加快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所强调的发展,首先是中国经济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他认为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我们解决诸多矛盾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它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我国社会的安定、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等问题的根本因素。社会主义制度能不能巩固,人民生活水平能不能提高,国家综合国力能不能增强,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