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林病虫鼠害种类及其防治方法(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沙棘林;病虫鼠害;种类;防治
论文摘要沙棘林既促进了水土保技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为沙棘产品加工提供了原料,但沙棘林病虫害的防治不容忽视。介绍了沙棘林病虫鼠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我国现有沙棘林面积133.3万公顷左右,每年新增人工沙棘林面积6.7万公顷,既促进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为沙棘产品加工提供了充足原料。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种植沙棘3.3~5.3万公顷,为实现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和西北地区的山川秀美作出了贡献。因而,沙棘林病虫鼠害的防治不容忽视。
1沙棘林虫害
主要是沙棘木蠹蛾。该虫以幼虫钻蛀为害沙棘的干基部和根部,影响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输导,致使树势衰弱或死亡。
1.1营林措施
1.1.1重度为害区沙棘林更新改造措施。要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封(育)、改(调整树种结构)、造(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更新改造。
(1)对高山、远山、坡度较大、土层较薄等立地条件差的沙棘林,采用封育措施予以管理。春季或秋季对自然条件复杂、沙棘死亡严重的地块进行间伐改造,采取沙棘与当地乡土树种的块状混交方式造林,使之形成不规则的以沙棘为主体的块状混交林。
(2)对集中连片、坡度在15°以上地段的沙棘林,春季或秋季采取沙棘与当地乡土乔木树种带状混交方式造林,形成以沙棘为主体的带状混交林。
(3)对土层较厚、坡度较小、交通方便地段的沙棘林,以突出经济效益为着眼点,春季或秋季采取间伐改造方式,选择优良沙棘品种或引进大果沙棘良种作为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建立高标准的沙棘果园,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强抚育管理,提高单位面积沙棘果实产量。
1.1.2中度为害区沙棘林平茬更新措施。春季或秋季全面清除沙棘地上部分,通过水平根系萌蘖出新的植株,迅速恢复林分,及时定干、除蘖,加强抚育管理,确保成林。
1.2生物防治措施
1.2.1白僵菌防治。筛选专化性强的白僵菌菌株进行人工繁殖,选择雨后湿润的天气施放。
1.2.2天敌防治。积极探索保护和利用毛缺沟寄蜂(Lissonotasetosa)、猪獾等天敌。
1.3物理防治
5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有虫林分内,应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每天开灯时间为20~23时,每5hm2设置1盏诱虫灯。为了保护天敌,杀虫灯不应长时间使用。
2沙棘林病害
沙棘干枯病是一种苗圃和沙棘林均可发生的病害。幼苗发病,其症状首先是叶片发黄,苗茎干枯,最后导致整株死亡。沙棘林或种植园内沙棘植株发病,症状表现是树干或枝条树皮上出现许多细小的枯色突起物和纵向黑色凹痕,叶片脱落,枝干枯死。
防治沙棘干枯病的发生,主要是加强抚育管理,增施磷、钾肥料,抑制病原菌的活性。在苗期发生时,可用60%~75%可湿性代森锌500~1000倍液,在雨季前每隔10~15d喷洒1次,连续2~4次;还可用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的300~400倍液,每隔10~15d喷洒1次,连续2~3次。种植园栽培的沙棘,在行间间种禾本科牧草,也可减少干枯病的发生。
3沙棘林鼠害
沙棘林鼠害有2种形式,一种为地上为害型,包括阿拉善黄鼠、大林姬鼠、根田鼠、松田鼠、高原鼠兔、甘肃鼠兔、达乌尔鼠兔、高原兔和草兔等,分布广泛;另一种为地下为害型,主要是指专门啃食植物根部的鼢鼠(甘肃鼢鼠、高原鼢鼠)。
3.1物理防治措施
在害鼠种群密度较低,局部地段为害严重,或存在大量鸟类等有益动物的地类上,主要动员群众大量使用弓箭、鼠铗、捕兔钢丝扣、灭鼠雷等器械、装备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