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大力发展青海省农牧区经济以推进城镇化建设(一)

大力发展青海省农牧区经济以推进城镇化建设(一)

详细内容

摘要通过分析青海省农牧区影响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提出大力发展青海省农牧区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牧区经济;城镇化;建设;途径;青海省
  
  城镇化的过程,主要是市场要素的配置过程,农村的劳动力要素向城镇转移,城镇的资金要素向农村转移,也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支持工业”的过程。无论是资金还是劳动力,总是朝着利益最大化的方向流动,因此城镇化主要是市场要素自然流动的结果[1-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纲,而推进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因此,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青海省发展最大的问题在农村牧区,最大的优势也在农村牧区。农村牧区有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如何用好这两大资源优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农牧区经济,有助于推进城镇化建设。
  1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农畜产品资源
  农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拓宽农业经营领域,向发展畜牧业、蔬菜等产业转变。尤其是当前,农畜产品已出现结构性过剩,农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农畜产品生产已由多年来对量的追求转变为对质的追求。经营粗放、品质低下的农畜产品已经越来越失去市场。随着城镇集聚人口的增加,对畜农产品有着更高的消费能力和需求。因此,在调整农牧业结构时,要以发展城市农牧业为目标,即城市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一是加强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围绕油菜、蔬菜、生猪、奶牛等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强化百里万棚蔬菜、百里万亩薄皮核桃、百里万头奶牛、百里万头仔猪工程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带。二是抓好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搞好农畜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申报工作,切实打好“高原牌”、“绿色牌”和“有机牌”,积极培育一批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为城镇提供优质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
  2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为城镇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产品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使农牧业由传统概念的种植、养殖向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延伸,促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牧业的工业化水平。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农牧业的工业化水平,实现农牧区经济由农牧业主导型逐步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就青海省来讲,要以加大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和增强辐射作用为目标,加快结构调整,拉动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增值为突破口,重点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原则上讲,布局在小城镇的工业企业接近农畜产品产地,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农畜产品,因而在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方面具有经济优势。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从农牧区转移到城镇的新增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对农畜产品原料的品种、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调整农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提高农畜产品加工增值,引导农牧民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按照加工业对农畜产品原料的质量、品种、数量要求去组织生产,采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产品,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