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避免的几个问题(一)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避免的几个问题(一)

详细内容

摘要:绿化已经成为我们城市建设的主流,大家在争相加大对城市绿化投入的同时出现了一股攀比之风,如“景观风”即一些地方过分的强调景观,忽略了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地域特征,如“崇洋风”,即一味崇拜国外的文化艺术,忽略了本土文化、本土树种、传统的园林艺术,建设了一些不伦不类的“洋化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这里我对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几点常见误区谈一点我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忽略乡土树种引进外来树种
  城市绿化应因地制宜,注重选择本土园林植物和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园林植物,慎重引进外来树种。乡土树种就是本地区土生土长或称地带性的树种。广义上也可以包括某些经过驯化已在当地长期栽培、并完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乡土树种不是‘土气’,它们在生活的土地上扎根,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养一方树’。园林绿化讲究适地适树,‘翻译’过来就是说:选择乡土树种为城市绿化的主力军,最符合节约原则。因为乡土树种苗木成本低,成活率高,管理最省事,不会因气候变化而‘生病’。”实践证明,这些树种生长健壮、冠大阴浓、抗寒、抗旱、抗污染、耐瘠薄土壤、适应性强,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在晋城市区建设路、泽州路上,都生长有高大的法国梧桐。这其实是外来树种,但已经适应了晋城的气候,可作为适宜的树种。每到炎炎夏日,绿阴如盖,行人行走在路边,都会感到特别舒坦。而在太行路上的合欢树,合欢树给人们的印象是树形风度潇洒豁朗,合欢花端庄秀丽,但合欢树属闽南乡土树种,不适宜我们这里的气候变化,长势不旺,病虫害严重,连存活都成为难题,更谈不上绿化效果了。
  但愿这些引进的外来树种的命运能提醒人们,让乡土树种成为城市绿化的骨干才是最科学的选择。
  过分强调立竿见影忽略生态效益
  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里,与其盲目地大铺草坪,还不如多栽一些树好。虽然草坪绿化见效快,可生态效益却大大低于树木。大肆铺设草坪已经成为最不受欢迎的绿化方式之一。
  园林专家认为,从投入来看,树木和草坪的投入比例为1∶10,而产生的生态效益比却为30∶1,相同面积的树木制氧能力是草坪的几十倍,树木在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热量、降低噪音等方面也比草坪强20多倍。
  据有关资料,每平方米草坪“喝”一次水需要1.2吨。草坪的修剪、除草、浇灌、病虫害防治等,每年每平方米要5元左右,这也大大超出以树木为主的绿地管理。这都和“节约型绿化”的思路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