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基层民主
论文摘要:扩大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是促进城乡社会稳定和谐、推动基层民主发展、加快依法治国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从本质上讲,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也是人的发展问题。解决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应从制度建设和人的发展角度入手,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相关制度,改革和拓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渠道。此外,也要倡导平等观念,加强农民工的素质培训和制定向农民工倾斜的扶持政策,为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扫清障碍,搭建平台。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维系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和衡量民主政治的重要尺度。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我国政治民主的实现程度。据统计,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过亿,而且每年以不低于50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个庞大的群体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而且也是关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变量。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工的处境比较尴尬,经济权益难以保障,更缺少政治上的话语权。近两年来,随着中央对农民工经济和社会权益的重视,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
一、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界定
关于政治参与的概念界定,国内学者众说纷纭。王浦劬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研。《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对政治参与的界定是“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本文则认为,政治参与是指社会公众为了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或试图影响政策过程的政治行为。
农民工是我国传统户籍制度下一种特殊身份的标志,是我国工业化进程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结果。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并承包少量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依靠打工收入来维持家庭生活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有序的政治参与则是指农民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遵循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民主权利为前提,通过自主理性的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政府决策和政治生活的行为。这种政治参与,从主体上看,是指不改变户口登记地,即户口在农村而进入城市长期打工、生活,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人户分离”的人群;从政治参与的性质来看,是属于制度内的政治参与,即政治参与必须在遵循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民主权利的前提下进行,体现政治的合法性和有序性;从政治参与的客体来看,参与范围包括“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即农民工可以参与政治决策、执行、监督等的各个环节和过程。
二、扩大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影响政府的行政和决策,使国家政治体系的运作减少对“公意”可能产生的偏离。尽管目前农民工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府决策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但其作为国家公共行政的一种有益补充,依然具有明显的政治意义和实践价值。
1.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农民工作为一个日益壮大的社会群体,是我国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把农民工纳人民主政治的范围,积极支持广大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使他们加强对现有政治体系的认可和维护,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增强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内容。农民工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表达自己对公共财富和价值分配的意愿和选择,使政府作出的行为不至于与公民的意愿和选择发生矛盾,且对政府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作为农民中的精英群体,农民工在流动中获得了比留守农民更高的政治认知和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因此,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对于社会的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过程,也是创造社会和谐的过程。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农民工群体的参与。然而,在参与的同时,也仍然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如农民工许多合法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的回应和保障、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方面存在被剥夺的现象、与社会其他利益阶层之间的冲突问题也时有发生等等。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对党和政府充分地表达本阶层的诉求,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2.有利于推动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有赖于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广大公民有效的政治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扩大农民工自我管理的范围,切实地维护农民工的民主权利,使其政治参与的行为逐步被纳入制度之内,且利益诉求能够及时、有序、充分地予以表达。这不仅是其政治参与最基本的目的,也将有助于推动基层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它既给乡村民主建设带来了活力,又能促进所在城市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变迁。
3.有利于加快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依法治国的关键因素在于公民法制意识的提高。扩大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提升农民工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曲折且农民工作为个体的政治参与者也会有非制度政治参与的经历,但是,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无论农民工参与的方式和结果如何,其通过政治参与实践必定会学到一些有关政治生活的程序和经验,这对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和法制国家的建设至关重要。
4.有利于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农民工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社会流动,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关注农民工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农民工有序的政治参与,畅通他们的利益表达渠道,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参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来,并分享取得的成果,这必将会激发农民工的积极性,有助于缓解我国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并带动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三、扩大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当前,农民工政治参与陷人困境的原因在于:现行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不符合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和职业流动的内在要求。从农民工的市民化趋向来看,扩大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实途径:一是要在现有体制内,保障其作为农民身份的政治权益的实现;二是寻求体制上的突破,保障农民工享有作为市民的政治权利。
1.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融人的相关制度。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政治参与问题,关键是要从制度人手解决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只有农民真正融人城市社会,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性。也可以说,这是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
(1)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对户籍制度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但对农民工来说,门槛还是太高。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应当进一步推进户籍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逐步、分层次、有条件地降低以至取消农民工落户门槛。
(2)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管理制度。在农民工主要流人地区,实行和逐步完善区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且尽快建立起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的平等就业,真正取消对农民工的就业限制。
(3)设立推进农民工社会融人的常设机构。农民工大规模进城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情况,今后还会持续一个时期。从管理制度上看,现在是多部门多头分管,既有职能交叉,又有管理漏洞;从总体上看,对农民工的限制多、引导少,防范多、服务少,现有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化、现代化的建设需要。随着对农民工问题认识的提高,设立统管农民工事务、负责农民工社会融人的综合性常设机构已十分必要。
(4)政府和市民要以平等的心态接纳农民工。政治参与是每个公民都应享有的、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政治权利。然而,在一些城市当中,政府和市民对农民工参与城市的政治生活仍然存在着排斥的情绪。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来看,大量农民工势必要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市民,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政府和市民应以平等的心态来接纳这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