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研究>关于西部地区城乡结合部的信息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建设思考(一)

关于西部地区城乡结合部的信息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建设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分析进行西部地区城乡结合部信息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意义,介绍其任务与目标,并以项目确定的城乡结合部的信息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为例,介绍其目标及建设措施,以实现西部城乡结合部信息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工作的持续开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城乡结合部;信息化技术研究;任务;目标;措施
  
  1西部地区城乡结合部的信息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意义
  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进程,城乡结合部的基本特征都是由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业人口并趋向集聚,同时也都是由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此外,也包括城市价值观和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地域的扩散。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地处大中城市市区与郊区(县)交错接壤地带,即为城乡结合部。随着大中城市工业、交通、文教、卫生、居住地及第三产业不断向近郊扩散,城乡结合部从原以农村为主的市郊地带较快演变为兼有城乡特色的特殊空间。
  农村城市化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一个制约因素是农村城市化程度太低,把开发、开放城乡结合部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突破口,以此提高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是切实可行的。
  2西部地区城乡结合部的信息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任务与目标
  根据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对信息技术的重大需求,以城乡结合部农村信息化建设为试点,突破对电子农务平台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和应用前景的关键技术,建立区域公共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属地化开发农业、农村和农民需求的应用系统。集成计算机、广播电视、电信等各类技术成果,在针对具有西部民族地区代表性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引黄灌区农村、山区农村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分布特点,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实现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配置完善信息化基础软硬件条件,开展农村信息化技术集成与服务,实现区域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服务[2];构建现代农村信息化技术体系,实现信息技术向村户的延伸,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和新型农民培养;通过示范区剖析探索适合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模式和农民技术培训途径,形成适合不同生态经济区的新农村信息化应用典型方案,并探索建立以科技特派员系统为平台,以农业信息化服务站多元化运行为依托,面向农户“技术+物质+信息”三合一的农村信息化应用模式,分析适合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健康持续发展和项目研究成果向西部民族地区扩散的机制,推动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主要目标:面向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的重大需求,整合信息资源,研究建立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农业信息网络和公共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属地化研制适合西部民族地区特点的助农、富农、便民、乐民的信息系统和产品,为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能力。针对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建立新型农业信息化运行机制,开展电子农务平台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探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以信息化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体现“信息兴业”;以信息化提高农民收入,体现“信息惠民”;以信息化提高农村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体现“信息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