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市农村雷电灾害发生原因及防护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通过对东兴市雷击事例进行调查分析,结合防雷理论,分析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提出农村防雷对策。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对策;广西东兴
闪电俗称雷电,是大气中的超强放电现象,它通过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雷击事有几千起,伤亡人数数以千计,经济损失几十个亿。广西是雷电多发区,其中东兴市是重雷区,年均雷电日数105 d,远远超过国家多雷区45 d的标准。
1农村雷电灾害现状
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是防雷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1-2]。据有关部门防雷减灾调查资料分析,农村雷击灾害约占总数的3/4左右,雷击频发导致农民电视、电话、有线电视等损坏从而引发火灾。
2农村雷电灾害发生原因
2.1农村经济防雷装置不健全
2004年5月31日,东兴市受锋面和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出现了雷暴天气。5∶00一强雷电击中东兴市江平镇万尾集贸市场北面一间居民瓦房,造成1死2伤。受此雷灾影响,周围房屋家电几乎全部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元以上。根椐现场分析,雷击点周边没有高大建筑物,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强雷电首先击中屋后一棵高约10 m的树木,接闪形成接触先导,雷电流顺树干下泄,因没有接地体,雷电流泄流不及时造成反击,残余雷电击中瓦房造成事故。
2.2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东兴市江平工业园区地处旷野且平坦,2009年6月14日17∶00雷雨交加,一位老农在该区域放牛被雷击身亡。这是因为在空旷的田地里,人成为“制高点”,受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限制,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2.3农村野外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2009年6月23日,东兴市江平镇山心村一村民出海劳作,在海边遭受雷击致死。现场雷击点说明,江、河、湖泊陆地的土壤电阻导电率不同,在其交界处是雷击多发地带,雷雨期间人们出外劳作,应尽量不涉足这些危险地带。农村电力、广播、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遇到雷雨天气,雷电流会沿着天线进入屋内;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会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
2.4不能及时获得雷电预警信息
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这也给农民群众遭受雷击事故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