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研究>论非常时期农民养猪积极性的保护(一)

论非常时期农民养猪积极性的保护(一)

详细内容

摘 要:金融危机尚未探底,又遭遇到了“甲型H1N1流感”,对我国的生猪生产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如何让保护和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是目前非常时期的一个关键任务,这对实现农民增收,实现养猪业的良性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H1N1;养猪;农民;积极性
  
  2006年夏秋爆发的猪高热病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造成了存栏生猪量的大幅减少,按照市场经济供求关系规律,2007年5月全国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到2008年底,由于收到南方冰雪灾害的影响,猪肉的价格继续攀升,猪肉的消费在我国的CPI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猪肉价格的上涨,也成了推动CPI上涨的有力推手。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CPI的领跑者变成了拖后腿的,从2008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开始了回落,从2008年最高时的每公斤22元降到现在,肉价跌去了一半多,在北京出现了一斤肉价等于一斤白菜的价格。这种蹦极式的价格下跌,已不是我国生猪生产的一个非偶然的循环,而是一个行业的硬伤,表明我国生猪行业不可避免的再次遇冷,正如“粮贱伤农”一样,“肉贱也要伤农”,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下跌,首先伤害的养猪农民的积极性,并造成了很多衍生性的经济问题。
  这次猪肉价格的爆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1)2007年底受生猪价格上涨的影响,高价带来了疯狂的热情,包括很多外资高盛等都表示要开始养猪。大量补栏,由于生猪养殖有一个生长期,到2008年生猪存栏量超过实际需求量,供过于求,价格自然要下调。(2)金融危机的影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收到消极影响,对猪肉的需求减少。(3)加工行业和流通渠道长期恶意压价,他们获取了养猪业很大部分的中间利润,如今肉价下跌,猪价更是恶化。(4)“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但是“甲型H1N1流感”开始不是这个名称,而是叫做“猪流感”,在加上前段时间受“瘦肉精”事件的影响,“甲型H1N1流感”可谓是对暴跌的猪价“雪上加霜”。而这种影响是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很多人谈“猪”色变,不再买猪肉、吃猪肉,基于这样的连锁反应,猪肉价格才创下新低。尽管国家紧急将“猪流感”改名“甲型H1N1流感”,紧急避谣,但是现在看来收效甚微。
  广大农民的生猪养殖的积极性是决定生猪供应的重要因数,解决居民的吃肉问题还得靠农民。但是养殖业的最大风险就是发生疫情,而疫情的发生将会造成市场行情的过大波动,这种波动增加了农民养殖的风险性,使农民对养殖产生了惧怕心理,影响生猪生产。我国生猪饲养模式仍是以农户养殖为主,约60%的生猪供给来源于农户养殖。养猪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农村地区养猪业是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搞好养猪业对农民增收和当地的经济建设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今天这个非常的时期,更要认真保护和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
  
  1 加强对生猪养殖的宏观调控
  
  价格的合理波动是理性的,根据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农产品市场建设受遵循蛛网理论制约,即用供求定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长的商品,在供求不平衡时所发生的价格和产量循环影响和变动。但是像我国这种反复无常的猪价变化,必须得反思宏观调控。从我国生猪生产宏观调控的实践而言:一方面,职能部门对增产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相对比较成熟;另一方面,对稳定产量,或者促进供求平衡方面的调控能力严重不足。换言之,政府部门多关心飞涨的猪价,却很少对飞跌的猪价有得力作为。正如前面所述,我国生猪供给是由60%的农户提供的,基本是分散养殖,集约化养殖的程度低,具有盲目性,不能形成能够影响生猪市场的行业组织,散户在生产安排、价格谈判等方面一直处于信息不对等,能力不对称的弱势地位,无法掌握价格话语权。这是为何生猪利润很大部分是由加工商,流通业赚取的原因。加强对生猪行业的信息指导,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做好市场预警工作,培育行业协会以增强价格对话能力等。
  
  2 切实加强生猪疫情防疫和监控工作
  
  养殖业最大的风险就是疫情,要进一步加强疫病防治工作,大力推广普及科学喂养知识,防范重大疫情的发生,建立防疫预案,当出现大的生猪疫情时政府要免费发放药品。要进一步强化生猪疫情监控工作,严格各环节的检验检疫,对疫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加大科研投入,研制推广新型疫苗,最大程度的降低疫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把农民养殖户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3 落实生猪收储计划,扩大国家猪肉储备
  
  2009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扩大国家猪肉储备,采取市场预警,通过储备调节,干预市场供求,促进市场供求平衡,确保猪肉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猪肉价格过高,过低,不论对消费着还是对养殖户都没有好处。利用生猪生产和市场波动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国内外应对生猪波动的经验,综合运用反周期逆向调控政策将生猪波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生猪价格处于低谷时,采取增加收购、补贴母猪等措施保护生产积极性;在生猪价格处于高位时,适度抛出库存平抑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