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一)

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一)

详细内容

作者:赵信科 ,李应东,马燕花,刘凯

【摘要】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基本方加减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方面对近几年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做一综述,并指出目前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药治疗;综述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致心肌损害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各年龄均可发病,尤以3岁以上的小儿多见,发病无季节性,轻重各异,病程长短不一。本病属中医胸痹、心悸、怔忡、温病等范畴,传统中医认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机为气阴两虚,心气虚则鼓动无力, 血脉瘀阻; 心阴虚则心脉失养而致病,临床上以“虚、滞、瘀”的表现多见[1]。关于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因无特效疗法常使部分病例病程迁延或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证。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近年的报道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1.1正气不足

  曹洪欣等[2]认为小儿素体正气不足,复感邪毒,侵及心脏而发,使气血阴阳两虚,肺失濡润,脾胃失温煦。

  1.2脾胃虚弱

  郑锐锋等[3]认为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荣卫之气不能上输心肺,卫外功能失常,外邪乘机而入。

  1.3时邪温毒

  李小颖[4]认为外感时邪温毒可由肺卫入血脉,而内舍于心,或耗其气血,或损其阴阳,或导致心脉瘀阻。

  1.4 瘀血痰浊

  李燕宁[5]认为风湿热邪入侵则进一步导致瘀血痰浊的生成, 而瘀血痰浊作为病理因素又进一步加重病情。

  2 治疗原则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原则当紧扣其“正虚邪犯”的特点,综合采用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振心阳、养心固本等治疗方法。病初邪毒犯心者,治宜清热解毒,养血活心;湿热侵心者,治宜清热化湿,解毒达邪;气阴两虚者,治宜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痰瘀阻络者,治宜豁痰活血,化瘀通络等。

  3中医药治疗

  3.1辨证分型施治

  柳月霞[6]分3型施治。①热毒侵心,心阴已虚型(28例) 方用银翘散合参麦散加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各10 g,桔梗、竹叶各5 g,沙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6 g。②痰湿内阻,气滞血瘀型(21例) 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瓜蒌10 g、薤白6 g、半夏5 g 、桂枝6 g、当归 6 g、丹参10 g、延胡索6 g、甘草5 g。③心脾两虚,阳气亏损型(14例) 方用归脾汤合真武汤加减:黄芪10 g、人参6 g、炙附子5 g、当归10 g、白术10 g、龙眼肉 6 g、丹参10 g、茯苓10 g、炙甘草6 g。结果显效48例,占76.2 %;好转12例,占19.0 %;无效3例,占4.8 %。总有效率95.24 %。刘弼臣[7] 分5型施治。①痰热内羁证 方用栀子豉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山栀3 g,淡豆豉、黄芩各10 g,半夏、马尾连各6 g,淡干姜12 g,莱菔子6 g,远志10 g,生石膏30 g(先煎),蚤休15 g,炙枇杷叶10 g。②血瘀气滞证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各10 g,炙甘草3 g,柴胡10 g,川芎6 g,枳壳5 g,川楝子10 g,桔梗5 g,生山楂15 g。③脾失健运证 方选六君子汤加减:党参、茯苓、炒白术、炒白芍各10 g,陈皮、半夏各5 g,神曲、炒麦芽、炒谷芽各10 g,生姜3 g,大枣6 g。④心肾阳虚证 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附子10 g,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 各15 g,五味子10 g,白芍12 g,五加皮、万年青各10 g,煨生姜3 g,大枣、炙甘草各6 g 。⑤气阴两虚证 方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 g,炙甘草6 g,桂枝、黄芪、白芍各10 g,阿胶(烊化) 10 g,生姜3 g,大枣6 g。

  3.2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

  韩冬华等[8]认为治疗本病当以疏风散热、清热解毒为要,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0 例,随机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方选银翘甘草汤加味(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豆豉、苦参、板蓝根、太子参、生地黄、炙甘草、黄芪、丹参、麦冬)。总有效率94.5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杨絮等[9]以补气阴两虚、安神定惊治疗本病,方选炙甘草汤加减[红参5 g、炙甘草10 g、麦冬15 g、阿胶10 g (烊化冲服)、黄芪10 g、生地黄10 g、远志10 g、大枣5 枚、板蓝根15 g]。每日1 剂水煎服, 分早、中、晚温服, 每次50 mL(视年龄加减), 一般疗程为1月, 较重者为3月。将300例入选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00例),分别给予本方及常规西药治疗,并观察其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陈秀荣等[10]对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心脉瘀阻的患儿,治以清热利湿、宽胸理气为主,兼活血化痰,拟以清心汤[金银花12 g 、连翘12 g、苦参8 g、板蓝根10 g、薏苡仁10 g、厚朴8 g、滑石(包)12 g、黄连6 g、杏仁6 g、半夏8 g、瓜蒌10 g、薤白10 g、丹参10 g、鸡血藤10 g、甘草3 g]加减治疗本病50例。兼见胸闷、长叹气明显加檀香;心悸、夜寐不安加龙骨、牡蛎、夜交藤。每日1 剂,总有效率94 %。任现志等[11]用生脉饮加益气、活血之品(黄芪、葛根、人参、麦冬、丹参、炙甘草等)治疗本病34例, 结果总有效率85.3 %。廖若莎等[12]予养阴护心汤(党参、丹参、白芍、炙甘草各10 g、麦冬12 g、五味子5 g、桂枝3 g、生地黄8 g、苦参6 g)配合常规西药治疗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6.67 %,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崔秀川[13]用自拟中药益气养心解毒汤(黄芪20 g、党参12 g、麦冬9 g、五味子10 g、白术6 g、炙甘草6 g、桂枝6 g、金银花6 g)配合常规西药治疗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67 %,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

  3.3中成药治疗

  陈芮[14]用参芪颗粒(太子参、苦参、黄芪、葛根、丹参、党参、麦冬、五味子、黄芩、板蓝根、紫草等多味中药),每包5 g,以益气养阴、解毒活血为主要功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以气阴亏虚为主证者。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0.22 %,具有改善受损的心肌功能和提高运动耐量等作用。刘化英[15]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2 例。两组均卧床休息,每日给10 %葡萄糖150 mL加维生素C 3 g静点,共14 d。同时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并根据年龄,分别给4 mL、6 mL、8 mL加入10 %葡萄糖150 mL中静点,每日1 次,共14 d。对照组加用ATP 20 mg,CoA 100 U溶入10 %葡萄糖250 mL中静点,每日1次,共14 d。结果:治疗组患儿EKG、心肌酶谱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李安源等[16]用宁心颗粒(党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6 g、 黄芪20 g、当归6 g、板蓝根15 g、生龙骨15 g、生牡蛎15 g、射干6 g、丹参15 g、甘草6 g,5 g/包)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以常规西医治疗为对照。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 %,对照组总有效率62.57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刘芳[17]用心肌炎合剂(黄芪10 g、桂枝10 g、炙甘草5 g、党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6 g、生地黄10 g、当归10 g、白芍10 g、丹参10 g、板蓝根10 g 、阿胶4 g、金银花10 g、连翘6 g)配合常规西药治疗32例,总有效率93.75 %,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

  3.4中西医结合治疗

  田爱存等[18]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42例,对照组给予休息吸氧、大剂量维生素C、极化液,根据病情短期合理应用氢化可的松、强心药、利尿剂、扩张血管药。治疗组除用上述药物外,予生脉散加味(黄芪10 g、麦冬20 g、人参10 g、丹参10 g 、五味子6 g、防己6 g)。根据患儿年龄酌情增减剂量,水煎服,每日1剂。2组均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张朝霞[19]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80例,对照组常规卧床休息,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磷霉素)、利巴韦林等抗感染治疗;同时予以极化液治疗。治疗组予自拟三黄生脉汤加味(黄芩5 g、黄连5 g、黄柏5 g、栀子2 g、板蓝根8 g、党参6 g、麦冬6 g、五味子5 g、山茱萸5 g、莲子心10 g、丹参10 g、陈皮6 g、生甘草4 g),胸闷加全瓜蒌8 g,烦躁不安加竹叶3 g,热盛加生石膏15 g,阴伤重加生地黄5 g,心动过速加苦参6 g,心动过缓加桂枝6 g,有早搏加龙骨8 g。经治疗1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0 %,对照组总有效率60.0 %,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樊永凤等[20]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对照组:有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静脉滴入能量合剂、维生素C,有早搏者口服心律平。1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小儿心宝合剂(由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丹参、芦根、苦参、黄连、黄芩、杏仁、瓜蒌、当归、浙贝母组成,威海中医院制剂室制剂,100 mL/瓶),3~6岁15 mL/次,7~13岁25 mL/次,每日3次,1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 %,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 %,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