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一)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一)

详细内容

作者:秦加宏 朱正才 刘付宝 宋海屏

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本科使用聚丙烯网塞补片为47例腹股沟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并与同期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的45例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美国产聚丙烯锥形充填物及成形补片,作无张力疝修补47例(A组),其中男41例,女6例,年龄33~75岁(平均54岁);腹股沟斜疝42例(复发疝6例),直疝5例;按文献〔1〕分型,I型10例,Ⅱ型16例, Ⅲ型14例, Ⅳ型7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5例,糖尿病2例,前列腺增生7例。随机取同期传统疝修补手术45例(B组),其中男42例,女3例,年龄34~78岁(平均58岁);腹股沟斜疝39例(复发疝3例),直疝6例;I型11例,Ⅱ型20例, Ⅲ型10例, Ⅳ型4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4例,糖尿病2例,前列腺增生5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腹股沟韧带上方斜行切口4~6cm,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并适当分离(范围相当于补片大小),游离精索,分离提睾肌,于精索内侧找到疝囊,并将其高位游离至疝囊颈部见到腹膜外脂肪。A组病例,依据缺损大小选择充填物,直接将充填物填入内环,充填物底部外瓣与内环口周围腹横筋膜作数针固定(针距1.0~1.5cm)。较大疝囊先行中部横断,近断端荷包缝合重建疝囊,充填物塞入腹腔并固定。对疝环缺损>3 cm 的Ⅲ型疝、Ⅳ型疝可以缝合缩小内环口,也可以填入2枚网塞封闭内环口,精索后腹股沟管后壁另置成型补片(修剪后),补片四围与腹内斜肌、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前腱膜固定4~6针,精索前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缝合皮肤。对于直疝,解剖出疝囊后,在疝囊颈部远侧适当部位行腹横筋膜的周围切开,将疝囊送回腹腔,缺损部位置入适当大小充填物,间断缝合固定6~8针,其他步骤同斜疝修补术。B组病例采用巴西尼修补法38例,麦克凡修补法3例,福格森法4例。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平均时间30min,住院平均时间5d,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平均时间18h,术后疼痛发生率89%,牵扯感发生率16%,阴囊水肿发生率26%,术后复发2.1%;传统疝修补术组手术平均时间55min,住院平均时间8d,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平均时间72h,术后疼痛发生率96%,牵拉痛感发生率62%,阴囊水肿发生率64%,术后复发率8.9%。两组比较,术后疼痛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它各项无张力修补组均优于传统修补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