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法论文>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纳税人权利保护问题探讨(一)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纳税人权利保护问题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要:纳税人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国家税收的源泉,是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重要支柱。尊重纳税人、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并为之提供良好的纳税服务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国家和政府应尽的责任,也是一个国家政治民主法治化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纳税人权利;依法治税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保护纳税人权利的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制定制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人的工作和生活,对人以外的事物注入人性化的精神和理念,给予人性化的思考和关注,从而调动人的一切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一切积极的力量,不断推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国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体现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税收分配实质上涉及国家与纳税人间的互动过程,而纳税人与税收征管者都是税收活动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纳税人为本的税法理念,才能使政府取信于民、服务于民,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纳税人创造出公平的纳税环境,同时激发纳税人自觉纳税的热情,纳税人权益方可得到真正的保障。因此,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充分优质的服务就可确保纳税人准确、高效地依照税法的规定缴纳税款,使纳税人享受良好的纳税服务,这是作为与国家处于平等主体地位纳税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纳税人创造税源的根本动力,也是保障纳税人权利的理论基础。
  
  二、税法核心价值要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
  
  (一)税法的核心价值
  税法的核心价值是实现法制、公平与效率。在现代法治国家,只有当税法符合宪法价值秩序下的正义要求时,才具有正当化基础。因此,税收正义是宪法层面的基本原则,它规范征税机关的行为,保障广大纳税人的权利,追求公平与法制,同时实现效率,这就是税法的核心价值和最高精神。它伴随着社会发展,演绎着人类的创造与奉献,体现出税收文明。因为税收正义将公平与法制放在第一位的,以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效率提高。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一词在报告中出现六十多次,并强调民主与法制不可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公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主与法制建设对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通过税收立宪则是建立一套合乎正义价值的税收法律体系,而这个体系应是税收法治、公平与效率的实现,也是保障广大纳税人权利实现的法治体现,税法的核心价值也就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价值“以人为本”与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意义所在。
  (二)公平与效率的科学发展
  公平与效率要求税收法治文明,科学发展。19世纪末,公平、效率与管理原则成为西方财税学界普遍接受的税法制度原则。公共选择学派对税制优化问题的研究是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基础之上的,认为最优税制就是参与公共选择的人至少在理论上一致赞同的税制,一致赞同的程度越高,税收就越有效率,就越具有公平性。公共选择学派认为,这种能得到一致选择的税制是能对政府的支出水平进行限制、并使其保持在一定规模上的税制。因为合理的税制有利于征集到适度规模的税收收入,并使税务部门有能力承担征管任务;还可减轻纳税人的抵触情绪和税收法制监督,使政府税务部门与纳税人间形成和谐税收征纳关系,而最终有利于税收公平和效率的提高。从提升税法遵从度的需要考虑,税收征纳双方既存在博弈,又存在心理契约。博弈论认为,人是理性的,人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人们在交往中有冲突,行为互相影响,其信息不对称。心理契约理论认为,人们互相交换的越是公平与效率、报酬越多,越有可能产生互惠的义务并以此来引导以后的交换、公平和守信,进而提升效率;而人们越是违反交换关系中的互惠制度和义务,被危害利益者就越有可能成为消极抵制互惠规范的违背者,并可能以不理智或不合规范的行为制裁对方,这便产生了双方的互不公平并且效率低下,双方不能和谐,触发将来的不合作或违规。因此,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依照法制合理治税,同时从“纳税遵从”上升到“合作遵从”并实现法治文明、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