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关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研讨(一)

关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研讨(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不少教师感到很不适应,心理压力加大。维护并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满足教师在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式下的合理心理需要,是学校管理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心理需要;心理压力;心理负担;心理需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能否完成传播人类文明和先进思想,培养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不少教师感到很不适应,心理压力加大。维护并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满足教师在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式下的合理心理需要,是学校管理的首要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浅见与同行研讨:
  
  一、树立新人才观,维护教师"期望学生成才"的心理需要。
  
  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树立新人才观,使教师明白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和个体学生间的不同发展。我们不但需要一大批专家、学者、高科技人才,还需要数以乙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要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得发展,他们就是不同的人才。从而消除考试得高分才使"好学生",才是人才的陈旧观念。树立面对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维护教师"期望学生成才"的心理需要。
  
  二、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减轻教师"减负不减质"的心理压力。
  
  "减负不减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教师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这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修养、文化科学知识、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产生很大的压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师德修养的培养,加强教育科研。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理论认识,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一是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二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三是有利于保证基础教育的基本质量;四是有利于提高教育教育教学能力,以平常心态投入教学,消除"减负不减质"的思想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