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探讨(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在设计艺术教育中,要从根本上落实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做到了解我国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其次是对创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进行探讨;再次是建设教师队伍,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这三个方面同时或先后得到解决,设计艺术教育中设计能力的培养才能走向成熟。
关 键 词:创建 特色 设计艺术 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教育与社会市场的逐步放开,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极大地激发了高校办学的活力和市场主动性。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对艺术专业人才的迅猛需求,一些综合大学设置艺术类专业如雨后春笋。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门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也正在积极地顺应市场的发展,除了各高等艺术专业院校外,全国各综合院校也都在积极加入到培养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的行列。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共有设立设计专业(包括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的高校(含高职高专)已达上千所,每年招生人数已达数十万人,设计类专业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至今为止,与计算机专业的增幅差不多,而新增的艺术设计专业又占据大多数。如果从数字上看,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一时间,艺术设计成为国内的最热门专业之一。
由于社会需求十分旺盛,而且艺术类招生的文化课门槛偏低,于是除了有专业特长的学生,还吸引了一些文化课过不了高考关的学生报考。家长们也十分看好设计专业方向,希望孩子能学到一技之长,将来立足社会。于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报名是越来越热,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所以在未来同期毕业的学生中,设计专业的学生最多。这给未来带来潜在的就业风险,专业出口的拥挤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的设计教育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不仅是生源和师资的素质亟待提高,还有教学设施或教学体系,至今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拿不出一个自己满意、社会满意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反映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艺术设计教学的无序,师资队伍的不完整,教材取用的随意,教学方法的陈旧,招生制度的落后。这种状况,令人或者说令社会、市场、业内不能满意。社会、市场不满意,主要是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就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现状是:1.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一些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不受欢迎,设计能力不足,更谈不上工作经验,这与其学校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有很大关系。2.缺少实际动手制作能力。实际动手制作是手的训练,也是脑的训练、组织能力的训练、完整的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这些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脑的训练就是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交错,对自然的洞察力、理解力、形象的记忆力、想象力、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设计能力的训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校,手的训练从大到小,脑的训练从小到大,二者的关系是锥行互套。重视得好的就供不应求,重视得不好的,那就是供过于求。现在大部分学校不太重视这个东西,所以造成与学生将来要去的那个企业,那个市场、那个地方的文化融合度不够。学生因受教学校的不同,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等,有着极大的差异。
总之,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内涵和素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教育的内涵、方法、专业设置及构架正在寻找适合市场需求与时代同步的新途径和新方向。
二、探讨创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一)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是整体专业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形成科学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社会认知程度的关键性环节。它在培养应用性人才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应该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合作基地,或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教学工厂,意义是:1.可以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毕业后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2.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3.安排学生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在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及时补充来自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学生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生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创造了条件,使艺术教育向综合性素质教育迈进成为可能。
(二)理论和实践互为依托能力的培养
理论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实践课程内容的基础。
在理论教学目标上实行:1.以开发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开放活跃、跳跃度大,重在学习设计思维方法和创新知识和能力;2.以科学性和市场结合为主,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内容上确立以课题为主的、理论和实践互为依托能力的培养,先设置小而多的课题,重在思维的训练与创新;后设置较大课题,重在挖掘设计的宽度和深度。理论教学的内容决定课程教学内容的走向,我们应本着开放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教学实践,使理论教学反映出艺术设计前沿的最新信息,体现出知识系统、科学、信息量大的特色。就设计类专业而言,脱离理论的实践,或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是荒谬的。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本身的这一特质,决定了其理论和实践互为依托的关系。设计的理论,无一不是和具体的专业设计相联系,不懂具体的设计,其所谓的理论只能是夸夸其谈。学生只在课堂上学,其知识是不全面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实践环节的合理安排,使之与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要对设计的生产、设计的市场做调查比较。其次是联系实习单位,锻炼学生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再次是为走上设计岗位前进行最后一次总结性实践活动――毕业设计既检验学习成果,又为走上设计岗位做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