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演讲纪要(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次演讲主要涉及到政治学学科中最不可或缺的、传之久远的定律、理论、命题、概念及其基本思维结构,这些定律和理论横跨政治学的各个次领域。集中讨论了政治学中最著名的各项定律和理论,它们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表现出持久性和重要性,并继续是本学科当今一般思维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这些定律和理论并无国界,因而它们对全世界政治学专业的学生都是重要的。
关键词:斯坦因•U•拉尔森 政治学 理论与方法
Abstract : The lecture involves the important laws, theories, propositions, conceptions 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 thoughts in the political science.,The laws and theories involve the various fields of the political science. Discuss the famous laws and theories of the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y are manifested the lasting and important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be still the important section of the general thoughts in this science. Since these laws and theories are not national boundaries, therefore, it’s important to the students of the political science on the whole world.
Keywords: Stein Ugelvik Larsen political science theory and way
2006年11月16日,应上海社会科学院邀请,挪威卑尔根大学斯坦因•U•拉尔森教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了一堂关于“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精彩演讲。作为复旦大学北欧研究中心合作成员之一的斯坦因(简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比较法西斯主义研究,民主受挫和转型的理论分析。在国际“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斯坦因教授无疑是当代权威之一。
本次讲座是斯坦因教授根据其同名学术专着《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文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8月初版)的主要内容进行的演讲报告。演讲内容主要是针对其专着思想与结构的梗概。
首先,斯坦因教授针对演讲主题提出几个富有启迪性的问题,即社会科学是否有规律可循,如果有,它是什么?如果没有,怎么去研究?带着这一宏大的疑问,斯坦因教授开始了他的精彩演讲。斯坦因教授认为,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学问,政治学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提出或形成了一些具有规律性的论述,尽管对它们的称呼各有不同,诸如定律、规律、理论、定理等等。但不管名称如何,所指的都是那些反复出现,有规律可循的现象,也指在具备一定的条件时,相同或相似的情形。与此同时,它们中也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疑问、例外等。多年来,人们对其提出过种种问题并加以证明、引申、质疑或验证。在此过程中,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像经济学那样,政治学是一门在社会科学划分和在学术制度上得到公认的学科,并有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作为支撑。政治学的这些经典理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构成了这门学科的核心和基础。政治学在有了一定的经典理论、规律和定律之后,后继的研究者又通过质疑、辩驳、验证、修正等工作加以发展,理论就是这样前进的。正因为如此,掌握这些理论、定律、定理等就成为这门学科从业人员的必需,也是这门学科学习者的入门之阶。只有掌握了它们,政治学的从业人员方能为自己的研究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一些问题看得更清,看得更远。
斯坦因教授指出,由他主编的这本《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一书,汇集了政治学学科中最不可或缺的、传之久远的定律、理论、命题、概括及其基本思维结构。它讨论了最著名的各项定律和理论,它们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表现出持久性和重要性,并继续是本学科当今一般思维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引入政治学当中一些重要和著名的定律和理论,宗旨是为这些定律和理论提供一个导论,这些定律和理论横跨政治学的各个次领域,由于这些定律和理论并无国界,因而它们对全世界政治学专业的学生都是重要的。
为了便于理解作为社会科学的政治学定律和理论的一般功能性,斯坦因教授指出,不管个人作出何种政治决定,相关的定律和理论都在起作用。谈到政治学中的定律和理论,我们始终应该记住,它们指的是独立于各种政治决策、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而发生的诸过程。然而后者是作为理论建构中的诸要素出现的,这就说明,理论和定律一方面是作为解释,另一方面是在作为论点或辩护之间作出区分。理论不能仅作为工具使用,好象它们是政治行动的实际指导。定律和理论“有其自己的生命”。因此,对它们加以分析以理解各种条件对我们的生活实际影响是绝对必要的。
论到政治学理论建构及其功能间的复杂性,斯坦因教授强调,政治学是关于公与私的社会环境下的权利研究,个人或集体是在相互关系中运用权利的。一个个人或集体从来不是作为孤立的个人使用政治权利的;权利的运用总是在他人或集团的关系中发生。作为一门学科,政治学并非与社会科学的其它学科划分的一清二楚。在其它国家,这一学科有各种名称:政治科学、政府研究、政治社会学、公共行政、政治经济学等等,侧重点因时而异。因为政治学家们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并不是这门学科所独有的,而是与法理学、经济学、文化及其它各种相关学科所共有的。
因此,在政治学中,新理论是少有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发现了或提出了一个假设,而且真正概括了大量研究的一个结果,新理论也许会碰巧产生。当从事大规模研究计划的研究队伍就新的理论研究途径达成一致意见时,也可能产生。自1945年(现代政治学的突破时期)以来,人们所熟悉的主要研究途径有:1、行为主义;2、功能主义;3、系统分析;4、理性选择(公共、社会选择);5、(新)制度主义等五种研究途径。而现代政治学对之都感兴趣的是系统分析与新制度主义。在对二者内容的具体展开中,斯坦因教授援引了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吨“动态政治体系刺激―反映模式”。即:由(生态、生物、人格、社会)等诸系统构成的社会内部环境同由国际政治体系、国际生态系统、国际社会系统构成的社会外部环境所形成的环境流,共同反作用于对上述诸因素产生影响的政治体系核心――“权威”的输出。从而形成一种“刺激―反映”的互动模式。为了有利于对这一模式的进一步理解,斯坦因教授还引证了约翰•奥尔森等受这一体系模式激发而发展的“垃圾箱模式”,并分析了这一模式诞生的背景、适用前提、及其曾经引起的激烈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政治过程中或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以及政治生活中的结构要素和结构是如何影响行为、思维方式和变迁的。
斯坦因教授通过对历代有关“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考究,尤其是通过对戴维•伊斯吨与约翰•奥尔森两派政治体系模式的精研,得出它们都没有产生一个确切的定律、理论或假设。因此,他强调,我们并不奢望每一种定律和理论本身都应抓住参与者的全部行动或具有某种制度效应,而是说它应理清一种制度的运作,一种国际冲突解决办法的机制,或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理性选择的影响。因此,在政治学的发展中,一般或更为抽象的研究途径或“流派”,以及包括在这里的,对理论和定律的梳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在政治生活中,我们既需要富有成效的描述经验的现实途径,也需要简化和准确。因为经验描述需要形式综合,而形式模型则被要求证明其经验的重要性。
必要的背景综述之后,斯坦因教授把重点回归到他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体系、模式的创新思维及其主要特点上。他强调,他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体系、模式构架,是建立在对传统政治学体系划分标准的批判、甚至漠视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尽管传统政治学划分标准(如把政治学划分为国际政治、公共政策、组织理论、比较政治等)也许有益于教学,但这些划分代表了理论透明度的一个障碍。目标必须是通过在其研究中使其熟悉各种经典理论,以培养完全合格的政治家。最重要的是,按照传统方法划分出的有些定律与理论常常能够适用于不止一个次领域,这样反而会造成对定律和理论本身功能的界定不明。如“顺风车效应”不仅在选举研究中有效,而且在国际冲突、决策过程、和议会等研究中也有效。同样性质的还有“依附假设”,“趋同假设”等。
通过对传统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划分标准及其理论构建模式的批判,斯坦因教授提供出一种新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划分标准及其理论构建模式。这是建立在对前人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宏大体系。简而述之,其体系与模式的精要部分可作如下归纳:
首先,在政治机制的影响下,这种新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纳入了有关某一种技术特征的制度影响的四条定律,即表现于宪法或数字实践中的正式规则:1、冰点假设。即解决了民主机制对政党制度的解释。为什么政党的各种选择,以及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党的组织,其历史都比各国选民的多数派要长。2、立方定律。说明了单一议员选区大党的过度代表性:当实行这种选区制时,各政党在选举中赢得的议会席位的比率大致是选民选票数比率的三次幂。3、迪维尔热定律。解释了选举制度对政党数的影响:单一议员选区制下的多数选举制总是趋向于产生和加强两党制。4、最小胜选联盟。表明了政治联盟为何总是趋向于由尽可能少的成员构成。诸如一个缺乏绝对多数的政党将与他党结成正好够数的联盟,以跨过50%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