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业设计论文>略论开封当代街道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

略论开封当代街道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

详细内容

【摘 要】街道设计是我们所生活的现实空间一个完整而富有内涵的框架。开封作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她的街区面貌特征的消失,也意味着中国相类似的城市所产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中国传统城市街道的空间为基点,着力审视开封当代街道设计需要改观现象。
  【关键词】街道设计 改造 保护
  
  一、开封当代街道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街道空间尺度的夸大与浪费
  街道的空间尺度是街道最为明显的特征和重要的要素之一。临街建筑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是街道的空间尺度最明显的关系。其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或心理感受――应既不感到闭塞,又不觉得过于开敞。当人在其中活动时需要有一种围合感,不会感到无所适从;但空间太封闭了又会产生一种压迫感,令人不自在。就当代城市设计规划研究:一般来说,在市区两旁建筑的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以控制在1:1至1:2之间为宜,这样的空间具有相互包容的匀称性。当高宽比超过1:0.5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压迫感,而小于1:2的时候会感到空间过于开敞。
  开封1990年后的街道“扩建”。破坏了开封城市街道的空间尺度。首先,道路扩建的目的是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而交通环境的改善与否主要在于这个城市的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90年代开封经济发展缓慢,城市汽车和个人私车的拥有量很低,街道没有任何交通拥堵的现象。其次,即使扩建了道路,但应该按照人们的心理生理因素设计街道的高宽比。如,商业干道东大街,扩宽前的高宽比约为1:1,街道宽度约为13米;扩宽后为25米,而街道临街建筑平均高约8米,高宽比为1:3.1。这些街道原本有较好的绿化与行道树,扩宽后的道路光秃秃的,毫无绿化性与美感。
  2.街道的过渡重建
  “按照意大利式构思,街道两旁必须排满建筑,形成封闭空间,这就像一口牙齿一样,由于连续性和韵律而形成美丽的街道,如果拔掉一颗牙齿,镶上一颗不同寻常的金牙,就会面目全非。同样,如果一幢建筑毁坏而另建一幢新的不协调的建筑,也就立即会打乱街道的均衡。”过渡重建产生的最重要不良问题便是“打乱街道的均衡”。开封这种“无设计、无依据”的街道设计很是普遍。许多建筑使用还远远不到使用年限便随意拆除,从上世纪90年开始,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历史名城的开封,沿街有许多历史建筑,并且,许多是在民国――上世纪60年代之间建的石质、砖构或砖混结构的坚实的“老”建筑。其历史价值、利用价值和使用年限不可低估。是这些建筑,彰显出开封人文历史的厚重与延续。
  3.沿街建筑形式与材料的单一
  基于开封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道路扩宽建设,新时期的沿街建筑显得非常重要。但开封的新建沿街建筑的形式及材料过分单一,出现一大批无设计的垃圾建筑。吴良镛先生在国际建协20届大会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标准化的商品生产,致使建筑环境趋同、设计平庸、建筑文化的多样性遭到扼杀。
  开封临街建筑设计主要问题:第一,“欧陆风情”成了这个城市的流行外观之一,到处看到种种“表皮粗糙”的罗马式、巴洛克式,及用石膏和复合材料打造出来的希腊式建筑。第二,劣质的仿古建筑充斥在历史街道之中,用水泥、混凝土建造的榫卯结构和柱体,用石灰、油漆、低略的外墙涂料粉刷的建筑彩画装饰。第三,肤浅的“新传统(古典)建筑”林立街道两边,简化了的门楼、屋面,批量生产的推拉门等细部,看不出传统的精髓在哪里。第四,建筑材料的单一,建筑外立面充斥着白色瓷片,墙面粉刷着雨水一冲便脱离的粉色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