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关于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和心理健康教育(一)

关于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和心理健康教育(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民办二级学院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比较鲜明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心理素质,如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大有益处。
  论文关键词: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
  民办二级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新生事物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校学生人数有了很大的发展。民办二级学院学生教育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多数与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相关。对民办二级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一、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心理调查分析
  1.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对我院2001、2002级200名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显示民办二级学院学生的家庭状况较好,有84%的学生来自于城镇,26%来自于干部家庭,32%来自于私营业主或个体户家庭,他们相对优越的生长环境、顺利的成长经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城市学生相对开阔的视野,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优越感在政治观上.84%的同学认为中国大有希望.86%的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76%的同学认为应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价值观上.65%的同学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国家利益,24%的同学同意“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ll%认为应“及时行乐”;在学习态度上,68%的学生认为自制力较差或一般,48%的学生认为知识获取以自学为主,听课为辅,36%认为课堂效率不高;在就业态度上,64%不担心或基本不担心就业.22%几乎没有信心.56%的同学希望将来毕业后自己创业;在大学生活体验上.32%认为单调枯燥,28%感到苦恼.26%感到空虚,30%感到紧张,28%感到压抑。
  
  2.民办二级学院大学生心理优势和劣势分析
  民办二级学院学生的心理优势主要表现为:轻松乐观、压力感小;率直自信、外向而善于交际;家庭条件优越.思想活跃,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自尊心、上进心强,对外部环境要求较高,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这些特征对自我发展有积极作用。一是相对平和乐观的心境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心理承受能力较强,易于保持心态平衡。健康的心理、乐观的心态能使人在顺境中事业发达,生活幸福;在逆境中化险为夷,稳渡难关。二是外向率直的个性更容易了解和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容易被社会接受。
  然而民办二级学院学生的心理劣势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刚愎自用、自大、缺乏信赖;行为方式简单,不善于换位思考和体贴他人.独立性较差;学习自卑感强烈,专业兴趣不浓,有较强的失落感。具体说来,一是不关心他人的行为方式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优越的生长环境、顺利的成长经历和宽裕的物质条件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优越感.同时也造就了他们不成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会选择放弃。二是部分学生不会为了学习上的优异而忍受苦行僧的生活,不会为了人际关系的融洽而改变自己的个性三是成长的顺利和挫折感的欠缺在促成其乐观自信的同时也造就了他们自负的一面,不愿接受逆耳忠言;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愿承认或弥补自己的缺点,惟我独尊式的思维也阻碍了他们接受新知、进行自我完善..

  二、民办二级学院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民办二级学院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和公办高校学生相比,他们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较突出。
  
  1.学习方面的心理特点
  学习作为个体的一种心理活动,受到个体心理品质的极大影响,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有效学习的保障,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反之,不良的心理品质则会抑制人的潜能发挥,阻碍正常的学习活动。
  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过弱。民办学生入学分数相对较低,缴纳了较高的学费,理当更努力,然而事实却与之相反,部分学生反而不够努力有的学生基础薄弱,与公办高校学生差距较大,自认为难以弥补或弥补也无济于事,于是自暴自弃;有的学生难以承受一时的失败,以逃避的方式应对挫折。
  第二,学习缺乏兴趣,学习适应能力较差,学习压力不够。表现为对学习活动提不起兴趣,上课纪律松散,不愿意听讲,完成任务拖拉。不能认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缺乏计划。由于中学的学习方法与大学完全不同,一时难以适应需要有自觉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大学学习,时间一长,易在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反差和压力。
  第三,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坚持性,学习方法有待改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实现学习行为的有力保证。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不能抑制干扰学习的欲望、情感和不良爱好,不能克服惰性、抵制诱惑,缺乏学习的恒心和毅力,有厌学、弃学的消极情绪。
  
  2.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特点
  进入大学,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自尊感特别突出,如不能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则会导致自我意识失调。他们会因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认为自己考的学校档次低,感到失落、难受,对自己产生怀疑,产生自卑心理;在学习、工作、生理、性格和生活等方面遭受挫折、失败或他人的贬抑性评价时,往往自我怀疑,很难做到客观地评价自己,总是以负面的、悲观的心理看待周围世界,产生轻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学生普遍自信心较强,敢说敢做,敢于学习和实践自己未曾尝试的东西,但如遇到挫折,又转为自卑,认为自己不如人家强,易走极端;注重个人的完善和提高,关心与个人有关的事情,张扬个性,而对集体则无动于衷;对未来有着美好的设计,当现实与理想差距较大时,又不能处理好这一矛盾,以至消沉、抑郁。

  3.人际关系的心理特点
  自我价值最为重要、最深刻的来源是社会认可。因此,学校和社会的接纳与承认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核心构成部分。刚进大学,成员之间的语言、生活习惯、风俗人情、性格和爱好互不相同,加之大学对班级的管理比较宽松,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这样,性格开朗的学生容易适应新环境,而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来克服不适应。部分学生认为交费较高,自己是“上帝”,缺乏对老师和同学的尊重;有的学生我行我素,不遵守校纪校规.不约束自己,缺乏集体荣誉感;有的同学宁愿把自己的情感埋在心底或写信向过去的朋友倾诉,有的同学宁愿通过上网寻找发泄的通道,也不愿向同学伙伴吐露,独来独往,久而久之产生心理问题。
  
  4.思想情感行为方面的心理特点
  第一,思想的不成熟性。民办二级学院的学生普遍比较单纯,在思维方式上是单向性的,表现出不成熟性。首先是非此即彼的思想习惯,使其易走极端,对事物缺乏辩证客观的分析;其次是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内心充满幻想;最后是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社会适应能力差。
  第二,情绪的不稳定性。大学生富有朝气和强烈的追求精神,但由于涉世不深,往往容易用感情冲动取代理性思维,行为缺乏稳定性。不能进行理性思考,情绪极易受环境的支配,易被强烈的情绪和丰富的感情所影响,不能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