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其学习结果,并对其个性、品质、思维方式、未来发展都产生较大影响。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现状并不容乐观。本方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现状的主要表现、原因以及相应对策方面做了简单的分析。
笔者通过深入学生,通过调查和访谈方式对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了解到当全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
一、大学生学习现状的主要表现
首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既无长期目标,也无近期目标,对自己在大学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很少考虑。其实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把学习视为苦差事,千方百计逃课;上课不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抄袭作业l有些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再次无成就感,无抱负和理想,无求知欲和上进心。既对学校制订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另外当代大学生还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听课困难。部分学生缺乏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又不能适应大学里边听、边记、边思考的课堂学习,常常是感到进度太快抓不注重点。加上大学教师一般都是上课来下课走,与教师对话少,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十几个课时下来便无法听懂授课内容而产生苦恼,失去信心。学习信心和动力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有些学生所学的学科并不一定都是自己的选择,学习缺乏热情。平时与专业教师、高年级的学生、研究生接触机会又较少,因而对自己所学的学科只是一知半解;还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热门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会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从而导致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
大学生刚刚经过紧张的高考冲刺,来到大学校园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那种万人争过独木桥后,面对一片宽阔大草原的放松,那种进入大学后飘飘然的美好感觉,使不少学生开始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喘口气,歇一歇的想法,想不起来要去设定新的人生座标体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茫然无知,人生目标不清晰。
对专业缺乏了解不感兴趣,导致了学习动力不足。动力不足的学生,学习只不过是为应付考试或尽快完成学业,因此在学习上不重思考、不求甚解,只是按照考试需要而死记硬背;不会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学科的认识;不会对自己所学的学科作详尽的资料搜集或深入研究,从而建立新的观点;不会制定长远的学习目标或具体的学习计划,极少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成就动机低,对自我期望低,不能很好地进入大学的学习情境。
大部分学生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中学时代,学习和生活都是由家长、老师进行包办式的管理,造成了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依赖性,进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理能力都很差。一般来说,中学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有指定的教材,课时少,课程门类也不多。大学与中学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大学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具有独力思考的自觉性和研究学习的自觉性。大学里课程门类多、课时多,教师讲课又不拘泥于一本教材。这样一来,对于依旧沿着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学生便产生了学习适应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