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试论就业市场对毕业大学生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一)

试论就业市场对毕业大学生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就业市场 大学生 就业需求
  论文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就业市场对毕业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状况和相关需求标准,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校就业工作。方孩对2005年4月参加西安市综合人才招聘会的单位进行了就业需求状况问卷调查。拮果发现单位主要通过人才招聘会的方式招聘毕业生,对学生的精神品质、综合能力、在校情况等都有较高要求,而且单位建议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为社会实践能力培训、面试技巧训练、教育学生自我定位。枯格学生、学校、单位乃至国家一定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把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
  高校大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什么样的就业单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已成为家长、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在内关注的焦点。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分配体制进行改革,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分配模式不复存在,国家不再安排学生就业,而是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不包分配的双向选择就业模式,在这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模式下,大学生一方面获得了职业选择的主动权与选择权,另一方面失去了就业保障,面临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加之大学人学率的提升,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大学生就业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卖方市场了。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尤为突出。究竟什么样的大学生受用人单位青睐?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高校、用人单位、政府、大学生自己还存在那些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的探讨。我们于2005年4月对西安市人才招聘市场的73家单位进行了人才需求标准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2005年4月参加西安市综合人才招聘会的71个单位,分别为国家机关6个,学校9个,科研单位5个,国营企业7个,乡镇企业5个,私营企业16个,外资企业6个,合资企业6个,其他性质的单位11个。其中46个单位来自于大中型城市。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才主要需求调查表进行无记名方式填写,包括内容:①招聘单位的一般状况、招聘途经及工资待遇等;②招聘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包括一般情况、专业技能、政治面貌、身体素质、在校表现、道德品质、综合能力等多方面;③招聘单位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数据处理:问卷回收后以Excel数据库方式输人计算机,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单位招聘途径和工资待遇
67.61%的单位通过人才招聘会的方式招聘毕业生,其中35.21%的单位倾向于学校举办的供需见面会的形式,个人推销方式也占到4.22%的比例。50.70%的单位给予毕业生月薪1,000-1,500元,38,03%的单位工资待遇为800一1,000元明,1,500元明以上的工资待遇仅占11.2706。
2.2单位对大学生的主要需求标准
精神品质:单位最看重的单项品质排在前三位的为实干精神(占28.16%)、敬业精神(占26.7606)、诚实守信(占23,94%),然后依次为团队精神(占5,6306)、社会和工作责任心(占4.2306)、竞争意识(占2.8206)。
综合能力:单位最看重的单项能力前三位为专业知识技能(占31.00%)、实际操作能力(占31.0006)、创新能力(占28.71%)。但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也体现出了不同,企业最看重的前三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占36.6206)、专业知识技能(占28.1606)、语言表达能力(占26.76%),事业单位前三名依次专业知识技能(占33.800})、创新能力(占26.760.6)、实际操作能力(占23.9406)。
在校情况:单位最看重的在校表现前三位的是学习成绩(占28.1706),获奖情况(占26.7606),身体素质(占25.350),70.42%的企事业单位对于毕业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党员等政治情况并没有提出特殊要求。
2.3单位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单位建议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为社会实践能力培训(占33.80、面试技巧训练(占3106)、教育学生自我定位(占28.17%),其中84.21%的企事业单位着重倾向于社会实践能力培训、面试技巧训练,而66.67%的外资、合资、私营等企业更希望学生能够做好自我定位。
3讨论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单位承诺的月工资待遇为800-1,500元,而在我们前期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的系列调查,大部分学生选择月工资待遇高于1,500元,企业给大学生的工资待遇与大学生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目前来看,用人单位加薪的期望值很小,而且即使有这种可能,其幅度也不可能达到大学生的预期值。因此,主要还得靠大学生自己调整心理预期,就业时选择现实的应对之策。另外目前单位选择以人才招聘会的方式招聘毕业生就业途径还是比较单一,招聘单位应当拓宽招聘途经,将其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型媒体资源,对于毕业生而言,应注重面试技巧积累和就业准备工作,以提高就业成功率。
“专业技能是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很看重的用人标准,对专业人才的选拔可以说是精挑细选。”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及精神品质的要求却大大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实干精神、诚信、团队精神,还对毕业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竞争意识、社会责任心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不难看出所有用人单位都希望所招聘的毕业生比较务实,能用自身所学切实为单位做出成绩。所以毕业生应在日常学习及实践过程中侧重培养务实精神,加强社会生存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职业素质、情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同时单位对于毕业生在校表现的要求已经居于次位,学生干部、党员等政治情况已经不作为优先参考条件,究其原因,当前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及自身素质较前有所下降,较一般同学并没有过高的优势;其次,在大学生求职制作简历时,作假声称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故单位对学生干部及党员等条件的信任程度明显不如从前。无论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对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分析目前局势,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我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要努力谋求各种国际经济合作、技术合作、信息合作,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密切经济联系,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特别是英语),要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尽管有的学生英语已经过了四级或六级,但还是缺乏必要的口语交流能力。大学生应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工作单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