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解题方法与技巧――湖北中考数学压轴题剖析
详细内容
剖析湖北中考压轴题 提炼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般设计3~4问,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坡度,或连续设问,或独立考查,最后一问较难,一般是涉及几何特殊图形(或特殊位置)的探究问题。本人就最后一问进行了研究,提炼出一些方法、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数学思想:
主要是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二、探究问题:
1、三角形相似、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探究
2、特殊角-----直角(或直角三角形)的探究
3、平分角(或相等角)的探究
4、平移图形后重叠部分面积函数的探究
5、三角形(或多边形)最大面积的探究
6、图形变换中特殊点活动范围的探究
三、解题方法:
1、画图法:(从形到数)一般先画出图形,充分挖掘和运用坐标系中几何图形的特性,选取合适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问题得解。画图分类时易掉情况,要细心。
2、解析法:(从数到形)一般先求出点所在线(直线或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再根据需要列出方程、不等式或函数分析求解。不会掉各种情况,但解答过程有时较繁。
四、解题关键:
1、从数到形:根据点的坐标特征,发现运用特殊角或线段比
2、从形到数:找出特殊位置,分段分类讨论
五、实例分析:
(荆州2012压轴题编)如图,求△OAE右移t(0<t≤3)时,△OAE与△ABE重叠部分面积函数关系式。
分析:
解题关键,首先,求右移过程中,到达零界位置(点E落在AB上)的时间t= ,然后对时间进行分段分类讨论: , ;
其次,求面积关系式时,充分运用两个比: , .
如图, 时,显然,阴影部分的面积
其中关键是求 边上的高MN。
∵ ∴MN=2NA
又 ∴ ∴ =2NA (A是 中点)
(十堰2012压轴题编)动点M(m, 0)在x轴上,N(1, n)在线段EF上,求∠MNC= 时m的取值范围。
分析:
解题时,有两个关键位置,先画出来。
首先,点M在最右边 处时, 与E重合,发现∠CEF= ,得知∠ =
∴ =EF=4,∴
然后,点M在最左边 处时,以C 为直径的⊙P与EF相切于点 (特殊位置),易知 是HN的中点,所以N(1, )。
又∵△CH ∽△ F
∴ ∴ , ∴m=
(襄阳2012压轴题编)
点M在抛物线 上,点N在其对称轴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与N,使以M、N、C、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
平行四边形中有两个定点E、C,和两个动点M、N,为了不使情况遗漏,需按EC在平行四边形中的“角色”分类;
然后,求M、N坐标时,充分运用平行四边形在坐标系中的性质求解,关注与△OCE全等的△,还有线段比 。
简解:
(1)CE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其中点P为其中心,点M与抛物线的顶点重合,点N与M 关于点P对称,∴
(2)CE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时,根据其倾斜方向有两种情况:
①往右下倾斜时, 得QM=OC=8,NQ=6
∴易求M(12,-32) N(4,-26)
②往左下倾斜时,同理可求M(-4,-32) N(4,-38)
(孝感2012压轴题编)若点P是抛物线 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Q∥AC交x轴于点Q,当点P的坐标为 时,四边形PQAC是等腰梯形。
分析:
①、关注线段比 得到
②、运用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画出图形,用解析法求解较简捷。
简解:
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M,垂足为点N,连结CM交抛物线于点P,作PQ∥AC交x轴于点Q,四边形PQAC即为所求。
由 ,可求出M(4,0).再求出直线CM解析式 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起来求解,即使点P的坐标。
(恩施2012压轴题编)若点P是抛物线 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
求坐标系中斜放的三角形面积时,简便方法是:
三角形面积=水平宽×铅垂高÷2
这里求三角形最大面积,用解析法简便些。
先求出直线AC函数关系式 ,则铅垂高
PE=
∴S= =
(咸宁2012压轴题编) 如图,当MB∥OA时,如果抛物线 的顶点在△ABM内部(不包括边),求 的取值范围。
分析:
由题意知,当MB∥OA时,△A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由 得其对称轴为定直线:
顶点纵坐标为:
按要求得: ∴
(黄冈2012压轴题编) 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 (m>0)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点B、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E相似 ?若存在,求m的值。
分析:
函数中含有参数,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但我们解决问题时,把它当成已知数看待即可。
由于解析式中含有参数,故抛物线形状是
可变的。所以不能画出准确的图形,只能画出示意图辅助求解。
但不难得知其图像总过两定点B(-2,0)和E(0,2),
那么△BCE中有特殊角∠EBC= ,由此相似分为两类。
在求解过程中,由于动点F( , )和参数 ,存在三个未知数,因此需要三个相等关系才能求解。
简解:
(1)△EBC∽△CBF时,设F( , )。
由∠EBC=∠CBF= 得到 = - -2
由相似得 得到
由点F在抛物线上, 得到
联立上述三式,转化得 ∴ (舍去)
(2)△EBC∽△CFB
由∠ECB=∠CBF 得EC∥BF
得到BF:
由相似得
得到
由点F在抛物线上, 得到
联立上述三式,转化得 得出矛盾 0=16,故不存立。
(武汉2012压轴题编) 抛物线 向下平移 ( >0)个单位,顶点为P,如图,当NP平分∠MNQ时,求 的值。
分析:含参数的二次函数问题,把参数 当已知数看待。
关键是通过求点N的坐标时,发现∠NMQ= ,(很隐蔽)
另外还要发现和运用HP=HN,建立方程求解。在求解的过程中,若用原参数表示函数关系,过程较繁,若设新参数M(- t,0),则过程简捷一些。
简解:
设M(-t,0),则平移后抛物线为 =
和已知直线AB:y=2x-2 联立起来得点N坐标 ( 2+t, 2+t+t )
∴MQ=NQ ∴ ∠NMQ=
可推出HP=HN,于是得 ∴t=-2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