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以后怎么办
详细内容
篇一:《看《拔苗助长》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拔苗助长》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从前有个宋国的人,他性子很急。有一天,他刚种下稻子,就每天去看看稻子有没有长高了。可是,他老是觉得稻子长得很慢,于是,他绞尽脑汁想了个好办法:把稻子拉高点。傍晚,他回家跟大家说了这件事,儿子急忙去看看稻子,可稻子已经枯萎了。这位农夫没有按照庄稼成长的规律去做。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植物,别说长得快,可能像那个宋国的人那样的稻子那样,连长也长不了了。现在,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都犯了拔苗助长的蠢事。他们想让孩子成才,日夜逼孩子学习一些他没有能力理解的新知识,理由是:学多点。那些家长不让他出去玩、放松一下,还给孩子报了许多特长班、兴趣班等等的第二课堂,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学。只要孩子理解不了新知识,就破口大骂:你这般学习能力,以后怎么成才呀?还不快去学多点?;这么简单的题,你也理解不了,那么以后那些更难的题怎么办?现在要你学多点,是要你以后学习的轻松点!。由于孩子只顾着学习那些困难的新知识,没时间复习,不仅一些重要的课内知识都忘掉了,而且那些新知识也理解不了,等于什么都没学,导致考试考差了,那些家长还觉得孩子学的不够多,就又逼孩子回房学习新知识,又给孩子报了许多第二课堂。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呀。知识是靠一天一天积少成多的,哪能一天两天学会所有学问呀!而且,既然孩子没有能力学会以后的知识,就要一步一个脚印,从现在学的的课内知识开始,也可以去一两个兴趣班,适当提高一下。孩子学习有劳有逸,学习成绩才能得以提高嘛!希望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要再犯拔苗助长的错误了。
篇二:《拔苗助长》《拔苗助长》情景剧剧本
丁妻:老头子,你急啥呀?吃完饭再下田去!
丁老汉:诶呀,真麻烦!还得吃饭!快快快!!!!
丁妻:给你。
丁老汉:嗯···真香!
丁妻:老头子,你慢点吃!
丁老汉:你这人,我还得去干活呢?!这么一大碗,要吃到啥年月啊?这都急死我了,快快快···我张开嘴,你给我从外往里倒。丁妻:不行不行······那还不得噎死你?!
丁老汉:快快快······来吧!
丁妻:好嘞!!!!
丁老汉一阵咳嗽······
丁妻:你呀,真是做什么事都这么急!!!!
丁老汉:哎呀,我要下地去了。
丁老汉:我的小禾苗啊,这么绿,让我来给你们松松土,浇浇水,再给你们施施肥诶!诶呦,诶呦,累死我了!诶?我这给你们又浇水,又施肥,你们怎么还不长高?
这这这这这这······这可急死我了!!!诶?!有了!我把你们拔起来,帮助你们长高。
诶呦!嘿嘿···总算没有白忙活,小禾苗们都长高了,我也可以好好回家休息咯!
老太婆,累死我了,快快快,快给我捶捶背。
丁妻:来了来了,怎么累成这样?
丁老汉:咱家的苗全长高了。
丁妻:一天怎么能长高?
丁老汉:我说了,你可得心疼我呀!我看它们长的太慢,就把它们全都拔了起来。它们现在全都长高了,哈哈哈·····
丁妻:啥?你把它们全都拔了起来,那还不全都得死了呀!!!!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丁老汉:诶呀,我的祖奶奶呀!我的苗呀,我的苗呀!
丁妻:都怪你,都怪你,我的苗啊全死了!!!以后吃什么呀?丁老汉:都怪我,都怪我,我知道错了,我知道错了!!!
丁妻:禾苗都有它们自己的升长规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急不得呀!!
丁老汉:不哭了,不哭了啊,来年咱们在重新种,重新种行不?来来来
丁妻:哼!行!!!!
篇三:《《拔苗助长》教学设计郭宝霞》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小学语文
3.课题:拔苗助长
4.课时:1
5.课前准备:
(1)、“种田人”及生字的课件。
(2)、做识字游戏用的小黑板。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寓”等4个生字,会写“焦”等4个字。
2、理解“巴望”、“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拔苗助长以后怎么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
三、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四、教学难点: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五、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种田人拔苗助长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措施,让学生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六、学情简析:
学生对生字和阅读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具有初步的质疑问难、参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
课前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拔苗助长》的相关教学资源,找了一些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在课堂让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八、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
教学《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揠苗助长
着急拔苗枯死
急于求成违反规律欲速则不达
其中“着急拔苗枯死”六个字三个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准确地概括了故事的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习这篇课文时,抓住这三个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着急”是农夫拔苗的原因,“拔苗”是他冥思苦想想出的办法,“枯死”是拔苗的结果。如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抓住“着急”,品味“巴望”“天天”“总觉得”等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想像“焦”字的四点像什么?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
第二行的三个词语“急于求成”“违反规律”“欲速则不达”,分别对应着“着急拔苗枯死”,纵向上既是从形象到抽象的上升,是对寓意的揭示,横向上看又是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所以才会“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寓言”。
1、认读课题:寓言两则
①指名读
②齐读
2、理解“寓言”
①师:小朋友,以前我们学过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它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把目光放长远些的道理。你们能说说寓言是什么吗?
②生交流
③小结:
[百度搜索]/view/32437601e87101f69e319508.html
3、农夫犯了什么错?
4、小结板书:欲速则不达
(五)学习第三段
1、过渡:小朋友知道禾苗生长要有规律可是农夫指导自己的错误吗?读一读第三段
2、指导读好农夫的话
①农夫不但不知道自己的错误还很怎样?(开心、高兴)谁来高兴地读一读?(指名读)②刚干完活筋疲力尽的农夫还在(喘气),谁来一边喘气一边开心地读读?
③齐读农夫的话{拔苗助长以后怎么办}.
(六)学习第四段
1、他多高兴,多得意啊,可是结果呢?
2、朗读课文第四段。{拔苗助长以后怎么办}.
五、拓展运用寓意。{拔苗助长以后怎么办}.
1、小朋友们,如果你是他儿子,或是他的邻居,他的朋友,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能用上黑板上的两个词语说吗?
2、小结:小朋友们,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如果太着急了,违反了事情发展的规律,反而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希望我们大家能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来。
六、书写指导。{拔苗助长以后怎么办}.
1、指导书写“焦”、“费”、“望”、“算”。
[百度搜索]
2、自由书写。
3、同桌评议。
七、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更渴望听到表扬话,因此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以表扬鼓励为主。思维方法上,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能让生活走进课堂将使学生学习语文事半功倍,本节课在这两方面都有明显地体现,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愿学、乐学。对于小学生,我们不能对他们讲深奥的道理,只能引导学生去理解做事不能太急,否则可能好心办了坏事,要想好以后再去做。
回顾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从互联网上选取了适合本课的视频等资料,展示给学生,通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借助网络信息容量大,搜集具有简捷、方便、高效等特点,给学生创造了乐于学习的空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篇四:《在谈幼儿园拔苗助长的危害》幼儿园教育小学的危害
姓名:裴元浩
职务:教学主任
单位:金世纪双语幼儿园
也谈幼儿园“拔苗助长”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目前一些幼儿园教育不健康发展,扭曲教育纲要的规定,将幼教办成小教我认为是违背幼儿生理、心里、教育的发展规
律的,所以这样的幼儿园是不合格的是拔苗助长。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曾写下名篇《伤仲永》,故事中的主人公方仲永5岁便能作诗,被邻里乡亲称为神童,但后来,有人花钱求仲永题诗,他便放松了学习,结果十四五岁时,便默默无闻,再无佳作。作者因此作文深表惋惜。如今,仲永的奇才已不再是神话,越来越多学龄前儿童写字、背单词、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样样精通,家长骄傲于孩子取得的成绩,要求越来越高,而孩子们也因此,小小年纪就由“学前”步入了“学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逐步意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未来生存的重要性。因此,什么才是好的幼儿园教育?是家长和幼教工作者们都在思考的问题。很多人都在呼吁别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两岁的孩子只用一周就能学会爬楼梯,为什么要让1岁的小孩学一个月做到呢?”我以前工作过的幼
儿园有一个教育理念叫“不唤醒”我个人非常认同并且正在努力试用于我现在所在的幼儿园那么什么是不唤醒?——不过早学习书本知识,不打断孩子们的任何工作,在6岁以前,让孩子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处于被保护的状态,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只是协助孩子。“在我们幼儿园里,首先是呵护孩子的心灵和情感,然后才看他能做什么。”我认为如果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承担过重的责任,一旦他承担不了,他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一个总是自责的人将来生活得不会幸福,等他的内心框架建构好了,有些东西他们自然会承担。”这就是现在幼儿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拔苗助长。在幼儿园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也不得不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而这种拔苗助长的事情是的的确确的存在,并且成为广大家长的追求。
“拔苗助长”的三大危害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有以下几种危害
一、是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使孩子牺牲了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据教育进展国际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倒数第五,这世界第一的代价是每周比其他国家孩子多得多的时间在做数学题。在学校里,是以307分钟对
217分钟,而在家里是以4个多小时对不到1小时,可以说儿童的计算能力是以牺牲其它方面的发展为代价而换取的。
二、是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有些知识技能在孩子以后成熟到一定程度是在给予是轻而易举的事,刻意加速地发展,不恰当的拔高使孩子过早成熟,以幼儿的方式来塑造婴儿,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使发展的前一个阶段没有获得充实就产生跳跃,这种效应难以长久。因为许多行为只有经过一定的重复和积累,才能稳定在心理结构中。刻意加速发展,势必会导致基础不稳固,这一脆弱的基础对以后长远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支持力,这种发展是没有后劲的,许多后来者居上的事实已经证明。
三、只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结果我们的“教”让孩子变得被动,让孩子变得“厌学”。所以当人们为这般教育的成果而欣喜和得意时,我们是否想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以情感、社会性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
二、应对“拔苗助长”的三大措施{拔苗助长以后怎么办}.
第一: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的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第二:参观学习示范性幼儿园,取长补短。园长和教师要多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示范指导,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及培养,促进教师内涵的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鼓励教师多做教育反思,多积累保教经验,促使教师自我提高。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进行研究,不断调整计划,改进教育行为,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做到每周有反思,在每周一进行上一周教学工作反思检查,并且每月至少一篇保教心得;在不断的学习中使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得到改变。
第三:我们会不定期的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会、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大家各抒己见,沟通观点,能更好的达成教育的共识,同时也促使家长更加关注科学的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并主动向幼儿园靠拢。
幼儿教育小学化,只有部分家长感到兴奋,而幼儿失去了游戏、时间、自由、快乐。想象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兴趣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对幼儿园和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们幼儿园压力很大,既要兼顾家长的要求又要兼顾幼儿的客观条件,在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情况下就只能煎自己了,很好的调和这两者的关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让孩子游戏玩的开心又让孩子学扎实超出他们能力的知识很难。童年是人生无忧无虑的一个美好阶段,但是目前社会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情况却愈演愈烈,使许多年仅四五岁正是玩耍年龄的幼儿像小学生一样,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上学,晚上还有一大堆作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教育应当是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司马懿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幼儿时期就应做
篇五:《大班语言教案拔苗助长》课题:拔苗助长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拔苗助长”的含义
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学认生字“苗”“助”“长”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一识字游戏
孩子们,苹果熟了,我们一起来摘果子吧!
1出示果树,孩子们来摘果子,然后认认果子上的字。
2引出新生字“苗”“助”“长”,帮孩子读准字音字形,“长”是多音字,有
两个读音
二谈话活动
你们种过什么植物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阳光水肥)。植物的生长有自然规律,可是有一个人
却违背了植物的生长规律,结果~~
三理解故事
图上画了什么?一个种田人在发愁,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播放录音
种田人为什么发愁(他嫌田里的秧苗长的太慢)
他是怎么想的(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久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
他是怎么做的(他动手把秧苗一颗一颗的拔高了,从中午一直干到太阳落山)种田人到家里时对儿子说了什么?(我帮田里的每颗秧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到田里一看发现了什么(发现秧苗都枯死了)
这样做能帮助禾苗生长吗(不能,禾苗会枯死的)
这个人的做法对吗?他应该怎样做?(不对,他应该给禾苗施肥除草,让他自然
生长。
四复述故事
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请讲的好的小朋友到集体面前讲述。
篇六:《对“揠苗助长”教育方法的思考》龙源期刊网.
对“揠苗助长”教育方法的思考
作者:杨恭田黄丽华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01期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胜任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这是泰戈尔笔下的名句。之所以提及这段诗句,是想探讨一个尽管已经讨论许久,却似乎仍然“难解”,甚至“无解”的命题:“揠苗助长”,让无数孩子不能承受之痛。
这是一份属于一个5岁孩子的暑期课程表:“周一至周五,幼儿园暑托班,学写字、图画、数学、英语、唱歌、舞蹈;周六上午参加游泳班,下午是钢琴家教„一对一‟上门辅导;周日上午上钢琴班大课,下午是英语口语提高班。”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一再三令五申,禁止社会上举办五花八门的培训班、补习班,尽管各大媒体一再倡导理性的教育方式,要求学校、社会、家庭齐心协力为孩子减负,让孩子轻松、快乐、健康成长,但是,因为大多数家长都信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给孩子超前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这实际上就是“揠苗助长”。殊不知,这种“揠苗助长”式教育孩子的方法危害很大。
一、从教育学角度看,“揠苗助长”不符合孩子发展的一般规律
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必须尊重这些规律。孩子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孩子的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一般孩子的发展需要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每个孩子发展的速度、水平与发展的优势或领域则千差万别,例如,同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突出;有的学生发育较早,才华早露;有的学生玩心重,大器晚成。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主张儿童的发展应该顺应“内在自然”与儿童的“天性”一致,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进行教育,而不能越过这个发展阶段去“揠苗助长”,正是每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顾孩子实际的特殊性,毅然把孩子推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洪流当中去,上名牌大学几乎是每位家长给孩子的终极任务和终极目标,或是过分期望孩子来完成自己当年未曾实现的梦想。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揠苗助长”容易使孩子产生急功近利心态
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现在社会上的浮躁心态也渗透到教育领域中来,教育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应试”的弊病迟迟未得到有效遏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功利主义倾向严重背离了教育“培养人”的宗旨,让孩子从小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误在于忽视个性,不同个性的孩子从小到大都采用同一教育模式去打磨,不能真正“因材施教”,类似于“把鱼鳅拔成黄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