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和进度表(北师大版)
详细内容
※※※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
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 ※※※
二 ? 一 五 年 二 月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物理课教学进度表 教者:※※※
科 目物 理教学班级八年级教课书名称物理(八年级)(北师大版)
上课日期2015.2.28每周节数3总授课节数54考试次数
周次时 间预定进度页 数实 际 进 度出 入 原 因说 明
起讫起讫
13月
2日3月
6日6.1 6.1 6.2
23月
9日3月
13日6.2 习题 6.3
33月
16日3月
20日6.4 复习 检测
43月
23日3月
27日7.1 7.1 7.2
53月
30日4月
3日7.2 7.3 7.4
64月
6日4月
10日清明 7.5 7.6
74月
13日4月
17日7.6 7.7 7.7
84月
20日4月
24日复习 检测 五一
94月
27日5月
1日期中复习(考试)
105月
4日5月
8日8.1 8.2 8.2
115月
11日5月
15日8.3 8.4 习题
125月
18日5月
22日8.5 8.5 8.6
135月
25日5月
29日8.6 8.7 习题
146月
1日6月
5日复习 章检测
156月
8日6月
12日9.1 9.1 9.2
166月
15日6月
19日9.2 习题 9.3
176月
22日6月
26日9.4 端午 9.5
186月
29日7月
3日9.5 9.6 习题
197月
6日7月
10日期末复习
207月
13日7月
17日期末考试
21月
日 月
日
一. 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材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二、 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描述测量力的大小。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4)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5)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6)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7)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十分重要,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ppt课件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