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内容:比一比(一)

备课人

总 述: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通过听故事,看动画,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初步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初步体验数感。并通过操作、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体会“用数学”的意识 。本课堂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集智备课

修订补充

一、 题图情境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听故事、看动画,喜欢吗?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同时播放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兔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准备自盖一间小房子。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正忙着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高兴啦!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热情好客的小兔为了感谢他们的邻居,还买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放在那边的石桌上招待小猪呢!

  师: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后,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什么?在动画片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

二、互动过程

 (1)教学“同样多”。

  1.小组交流。

  观察动画片,组内讨论交流老师刚才所提的问题。

  2.小组汇报。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课件出示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如果学生能在动画片中找出其它物体的个数,正确的老师要给以充分的肯定。)

教师就学生的回答告诉学生什么叫同样多,并学会比较谁多谁少?

  3、同位互相说。

  师: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随意比较)生:(略)

  4、实践操作

  师:刚才同学们同位合作说得真好,课件出示学具: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4人合作摆一摆这些学具,大家先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1、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

  3、小组操作

  4、展示作品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三、检测训练

  1、比比谁聪明。

  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生:小组交流、汇报。

  2、整理铅笔盒。

  把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分一分,数一数各有多少,再和同桌比一比谁多少。比完后要求学生把东西整理好,放到铅笔盒里,并提醒学生做完事情要进行整理的好习惯。

  3、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好,这么多,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概括、导引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通过看、说、摆、练、想和合作,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

  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反 思:

侯城中心校集智式备课(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比一比(二)

备课人

总 述: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集智备课

修订补充

一、 情境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

  师谈话:今天,程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组长带领大家参加活动,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

  b.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c.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二、互动过程

(一)教学长短

  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

  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c.小组汇报。

  d.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师强调: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也就是说,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二)教学高矮

  1.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怎么着,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问:程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

  生:因为程老师个子比这个小朋友高。

  师: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a.引入研究内容。

师:谁愿意和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

  (请一位和他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不容易看出来。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b.请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c.小组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

  ①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②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三、检测训练

  a.比长短游戏

  ①让学生可自由结合,自己选择的长短的“对象”告诉学生:你们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②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哪些物体的长短和比的结果。

b.出示教科书第12页第6题。教师谈话:你看蛇和鳄鱼也在为谁长谁短争执起来。请小朋友来做裁判,好吗?学生观察并交流。

根据学生的正确判断,及时表扬:你们真聪明,没有被卷曲的迷惑。

 c.独立完成第12页第7题。

 d.排队游戏。

  师:请第三小组同学从1报数……请这七位小朋友上台按高低排成一排。(师观察,学生在站位置时,都与其他人进行了比较。有个别的同学两个人高矮不相上下,学生也注意从鞋底的厚薄、鞋跟的高低来区别。)

四、概括、导引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通过看、说、摆、练、想和合作,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