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贷款难 专家呼吁健全金融体制(一)
详细内容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仅为7381亿元,大大低于前三年同期1万亿元以上水平。业内专家预计,尽管自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受国家紧缩性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今年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将进一步凸显。
逾八成中小企业贷不到款
“中小企业不但关系着就业问题,关系着近几千万个微小企业家自身的生存问题,而目前它们却正处于一个极端困难的情况。”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汤敏近日在2012中国财经年会上表示,由于货币紧缩,前些年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民间金融、民间借债,现在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的现状,“现在,即使在温州和其他很多地方,高利贷也都借不到了。”
银监会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小企业信贷矛盾比较突出。从获贷情况看,我国银行的企业贷款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大企业和中型企业,比例高达80%以上;而较小规模企业,则80%以上与信贷无关,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其贷款额占企业贷款总额的比例不足5%。
“小企业的特点使银行必须花大量精力用于调查,深入企业、了解生产销售情况,做出相对客观的判断。但目前各支行存款压力很大,大部分精力用于满足利润考核指标和监管考核目标。”沪上某银行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中小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了解不透彻就是风险,中小企业贷款必须慎重。因此,在目前考核指标都难以完成的情况下,求稳也是迫不得已。
同时,在大的调控背景下,金融监管部门对各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采取了绝对额度限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更多中小企业不能享受小额信贷的优质服务。在目前金融垄断的体制下,银行基于风险考虑,不可能让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都能得到资金上的扶助,因而将民间的集资、借贷、企业融资推向一个法律的边缘。
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健全也在“折磨”着中小企业。被誉为“中国小额贷款之父”的杜晓山教授坦言:中国现在的小额贷款之所以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就是因为缺少政府的支持,以及与小额贷款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发展中小企业应该成为国策
有专家指出,尽管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个世界性的话题,但中国中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遇到的困难无疑是比较严重的。
此外,中小企业开展实业的环境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通胀的环境下,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上涨导致中小企业负担很重,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收费,大幅度压缩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