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管理>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营造(一)

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营造(一)

详细内容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我国企业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挺进时,自身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挑战,那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严重滞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以会计核算代替财务管理制度,有些企业决策者甚至对财务的基本概念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财务杠杆等都不了解,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合,也无法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必须在财务报告中签名盖章、负责任的要求。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缺乏不仅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改善提高,而且已成为企业制度创新道路上的一个沉重的桎梏,严重阻碍着企业改革的深化,

  一、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紧迫性

  1、企业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必须建设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2、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仍停留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

  尽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已有多年,但我国大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依旧是会计和财务不分、财务仅是作为会计的附庸而存在,其对象仅限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内容充其量也只是成本费用的控制而已,而对如何按公司制度的要求筹集资金、用好资金、合理分配利润等,则研究不够。

  二、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依据

  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其科学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管理要求,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不同企业、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不同,其财务管理制度的方式也不完全一致。只有在充分考虑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基础上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才具有可操作性。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顺利进行财务工作、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企业目标。公司共同的理财目标,一般可理解为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无论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何种利益冲突,其他利益主体(包括经营者、债权人、劳动者等)的利益最终要服从于出资者的利益。因此,出资者需要,服从出资者利益,实现出资者(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成为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

  (一)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框架

  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管理是基于一定的企业制度而建立的。在公司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作为股东的出资者,具有终极财产所有权;作为代表股东利益的公司董事会,其有完整意义上的法人产权;公司的总经理,具有公司的经营权;公司的财务经理,则具有公司决策的执行权和公司资金的日常管理权。在公司制模式下,股东作为出资者,为保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一般通过间接控制,来行使其监督权,在财务上形成以出资者的管理主体的出资者财务行为;在公司内部董事会和总经理通过行使法人产权和直接经营权,全面而直接地参与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在财务上形成的经营者为财务管理制度主体的经营者财务管理层次;公司的财务经理,行使财务决策事项的执行权与日常管理权,在财务上形成以财务经理为管理主体的财务经理财务管理层次。

  监督权、决策权、执行权三权的分离、有利于明确权责、有利于公司财务内部纺束机制的形成。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体系

  1、出资者财务规范体系,主要是指股东在何时何种状态下对何种财务事项进行何种决策。

  2、经营者财务的规范体系。

  3、财务经理财务的规范体系。财务经理受公司经营者委托对公司的日常财务运作进行管理协调。

  四、实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必须由集团公司董事会确定、由总经理负责实施。一方面是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涉及生产经营方方面面,一方面是为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必须由集团公司董事会确定,由总经理负责实施。

  2、实施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需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和配备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实施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基础上,应建立财务总监督制度,主持和监督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

  3、实施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采用渐进式与企业的其他制度同步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若没有其他制度的配套实施、使不可能得到真的实施。

  五、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改革与发展形势的变化,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通过对国与财务管理方式的调整,有利于形成以出资人管理为中心的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新框架。在这个新框架中,政府逐步形成出资人财务制度,规范企务行为,这样做既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也有利于形成政府作为出资人对企业的制约机制。

  1、建立以出资人为中心,以国有资本为纽带的财务管理体系

  对于建立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企业资产和财务管理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份:

  ①国有资本投入的管理。包括国有资本布局、规则,国有资本的设置,国有资本的增加和减少,国有资本保全和增值的原则等。

  ②国有资本营运的管理,包括国有企业合并、分立、对外投资、转让、质押担保、国有股减持、关闭破产等国有资本的变动管理,注重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放大国有资本支配、调动的功能和建立国有资本的退出机制。

  ③影响国有资本权益的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管,并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办法。

  ④国有资产收益理、包括税后可供分配利润、产权转让收入的收缴、收益分配使用的原则和办法,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风险和责任。

  ⑤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和评价、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风险责任、财务分析和预警系统等等。

  ⑥国有资本运营主体的责权利及监督、法津责任等。

  2、实行财政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统一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财政对企业资产与财务分开管理已不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财政统一管理企业已是大势所趋。

  第一,政府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办法强化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对企业符合市求的行为予以引导和扶持,并通过法律手段创造各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二,资产和财务合一,有利于规范企业兼并、收购破产以及优势企业重组上市等经济行为,可以运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支持高新技术等优势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国有经济进入优域和退出非优势领域的机制,有利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第三,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有利于形成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新框架。基于以上的原因,新体系的建立就应该是统一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由财政部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行使统一管理职能。

  3、财务职能转化为有效培育与配置财务资源

  现代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组成部分,其最本质的职能应该是有效培育和配置财务资源,处理分配关系、组织现金流转、安排资金或资本、财权合理配置等,它是“有效培育与配置财务资源”系统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财务资源,应当包括资金资源、自然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和组织管理资源等。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合理的财务制度安排、财务战略的设计和财务策略的运作,有效地培育和配置财务资源,以求出资者的利益最大化和协调化,主体的续发展。

  4、重塑财务目标,形成以国有资本财务管理预算制度

  在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新框架中,出资者的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资本保全,确保资本的安全,即确保投资人最初投入资本的安全不受损失是出资者财务管理的。资本的保全既包括原始资本的价值也包括无风险投资中应得的收益。最终目标在于实现资本的增值,表现在超出原始资本的价值可以确认和计量,包括了无风险报酬和超过经营预期的所实现的收益两个部分,此外,资本的无形增值(如商誉、品牌)可以确认和计量,而要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必须实行国有资本的预算。国有资本预算是财政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将其依法拥有的资本收益等资产用于再投入的收支计划。编制国有资本预算,能够全面反映国有资本收支状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所有者职能,确保出资人到位的基本手段,它应包括的内容是:公共支出预算,国有资本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在内的管理体系,其中:国有资本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财务与财务管理制度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