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滞
拼音dǐ zhì
注音ㄉㄧˇ ㄓˋ
繁体 底滯
近音词、同音词 地址 抵制 地支 地志 底滞 地质 厎止 抵滞 地質 帝枝 迪知 娣侄 砥直 地誌 地职 地脂 娣姪 觝滞 第秩 抵掷
词语解释
底滞[ dǐ zhì ]
⒈ 滞留。语本《国语·楚语下》:“夫民,气纵则底,底则滞,滞而不振,生乃不殖。”韦昭注:“底着也。滞,废也。”
⒉ 迟钝。
⒊ 指拘泥,迂执。
⒋ 平庸。
引证解释
⒈ 滞留。
引语本《国语·楚语下》:“夫民,气纵则底,底则滞,滞而不振,生乃不殖。”
韦昭 注:“底著也。滞,废也。”
《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贵其周於数而合於时也。”
唐 韩愈 《送穷文》:“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
⒉ 迟钝。
引《北齐书·文苑传序》:“纵其情思底滞,关键不通,但伏膺无怠,钻仰斯切……是以学而知之,犹足贤乎已也。”
⒊ 指拘泥,迂执。
引宋 司马光 《言陈烈札子》:“虽有底滞迂阔之行,不能合于中道,犹为守节之士,亦当保而全之。”
⒋ 平庸。
引《魏书·广阳王拓跋渊传》:“自定鼎 伊 洛,边任益轻,惟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