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幅面胶印机采购日记(下)
详细内容
三、实施采购
07年8月26日
Q总和厂长与X印机制造集团签订了合同,主要是价格得到较大幅度的优惠。原因如下:
1.我方原拟定购4台设备,为争取批货折让,改为定购6台。
2.我方交款条件对卖方最有利:合同签订日预付30%,全部投产日付讫余款。
3.卖方安装调试人员食宿由我方负担。
卖方也承诺先在卖方试车合格后,再分解运到我方组合。时间是:从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周内?始供货,从第二周起陆续投产,一个月内全部投产。我们正好可以借此争取更多的同类印刷任务。
四、安装调试
2007年8月30日
这几天设备部牵头,按卖方要求,在预留的6个机位地基上做好了动力线预埋。
X印机制造集团言而有信,今天一天陆续有3台机器到货。我一看是将整机分为输纸、接纸、印刷三个部分,组合安装大为简化,确实可以缩短调试投产时间。
我建议领导和卖方协商:
1.双方各派出精兵强将,集中优势兵力一台一台的组装、试车,不要齐头并进。
2.用机器所能印刷的最薄的纸张试机。
3.最好用标准试机版试机。
2007年9月2日
由于未找到49克字典纸和标准试机版,所以就用55克书写纸和卖方带来的试机版(我们看了一下,和标准版基本一致,主要是也有较大面积的平网和实地)在第一台试机了。
双方技术人员几经调整,基本符合标准,就是还有小杠子。
Q总决定,留少数人继续调整,其余精兵移师下一台设备,以争取时间。
2007年9月5日
今天听到一个不利的消息:我们现在安装的设备是出口给退回来的。厂长问我的意见,我说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出口产品肯定要求严格,咱们一切以试车结果为准,还要封锁消息,尤其不要影响卖方人员的情绪。
恰好市场部拿回来一份大尺寸双色教材,厂长和我看了看,色版是40%的网点,有的占网点半版或一版面积,正是合适的试金石。明天就上机试印,而且决定由厂长安排最好的机器和最强的技术人员。
2007年9月6日
上午我们去车间现场看了打出样张。最大的问题是两色套印不准。经同技术部一同分析,主要原因是拼版不准,经改拼基本解决。但平网仍有小杠子,多方调整均未彻底解决;好在压印上黑色文字后,可以遮些丑,杠子不太明显了。经研究可以开印。
2007年9月8日
第3台机器发现漏油,正在解决。后3台机器也于今天下午运到,明天始装。
2007年9月16日
厂长一大早就找我说,这几天了解了一下印刷机操作人员作的情况,不好找,一旦新机器任务多了怎么办?张老师有没有办法找人?
我说现在不是劳动力流动的高峰期,找人确实比较困难,到年底前再集中找吧。现在的办法是培养多面手,让单色双面胶印机的员工去学习新机的操作。
厂长说我跟他们露了一下,他们说不是一个机型,不好办。
我说可以用两条办法解决。一是说服大家,道理是现在的设备不同以前,自动化控制程度较高。过去需要经验判断、调整的,现在可以用电钮、电脑来解决。所以学习的障碍大大降低,易于转机。二是选择对新机型掌握最好的领机带几个最好的单色双面胶印机领机。三是可以和老总商量对学成的领机和教练给与适当的奖励,可以是一次性奖励,也可以是长期的技术津贴,同时给与一定的职称,如首席领机、双领机、高级领机等。
2007年9月22日
6台设备调试完毕,问题有两个,一是有两台机器仍漏油;二是小杠子问题基本都有,只是轻重有所不同。厂长和我的意见是晚交余款,要求卖方进一步调整。卖方打电话请示,领导说和Q总一起再好好商量。
2007年9月26日
Q总回来找厂长和我说,还是按时给卖方钱吧,关系都不错。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就补补台吧。我建议老总和市场部给客户做工作,尽量减小套色平网的面积,实在不行,个别版面就上四色机。
说到四色机,Q总说咱们还有一台海德堡免税指标呢,进不进?
我说,目前咱们一台新海德堡和一台二手海德堡,开工都不足,再说那台二手机状况还可以,建议暂时不进。Q总说那就申请延展期限,这期间咱们还要努力开发彩色印刷市场,因为彩色任务的相对总量并未减少。我认为,减少是相对的,是由于多色轮转胶印机的大量引进,既为我国印刷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影响了单张纸彩印机的市场份额和销路。
咱们努力的目标就是千方百计多占有一些市场份额。如果延展期内,我们的任务量可以使3台机器的开工率达到6成左右,就可以购进新机器。
Q总说,到一定时候,张老师就把重点转移到彩色任务上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