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印刷材料技巧>我国PVC产能增长过快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PVC产能增长过快问题不容忽视

详细内容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含微晶的无定形热塑性塑料,是全球产量仅次于聚乙烯的第二大通用合成树脂。PVC以其优良的耐酸碱、耐磨、耐燃及绝缘性能,与大多数增塑剂混合可大幅度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包装等行业。近年来,我国PVC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尽管由于业内人士忧虑的呼声日渐高涨,发展速度目前有所减缓,但因存在投资惯性,短期内扩能增产的势头还将继续。


  据南京海关统计,2006年1至11月江苏口岸共出口PVC3260.8吨,价值272.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2倍和2.9倍,其中11月出口量达181吨,环比10月增长4.8倍。其出口的主要特点有:一、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主导。2006年1至11月江苏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PVC共2960.3吨,价值245万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量值90.8%、89.8%。二、出口市场较为广泛,主要出口市场为乌克兰、俄罗斯和巴西。2006年1至11月江苏口岸分别对上述国家出口PVC1132吨、432吨和320吨,分别占出口总量的34.7%、13.2%、9.8%,合计占出口总量的57.7%。三、出口价格小幅下降。2006年1至11月江苏口岸PVC出口均价为837美元/吨,下降7%。


  2006年1至11月江苏口岸PVC出口一直保持成倍增长的势头,主要原因如下:

  一、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我国PVC行业60%以上产能采用电石法生产,电石法生产较国际通行的乙烯法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约低800元/吨。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位运行,造成乙烯法生产成本上升,我国电石法生产PVC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刺激了PVC的出口增长。二、PVC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出口增长。2003年9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进口PVC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政策的实施以及PVC行业投资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我国PVC行业发展,2005年我国PVC产量达到650万吨。据资料显示,60余家列编规模企业产能规模在近几年一路狂飙,抬升至目前的近1000万吨,产量增长强劲,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PVC生产国。


  我国PVC工业化发展已有近50年的历史。近1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建筑业与PVC加工业对PVC消费的大幅度拉动,国内PVC行业得到长足发展,但行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PVC行业产能迅速扩大,供需失衡,价格竞争不断加剧,行业健康发展受到影响。据业内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PVC产能达到1030万吨,2006年末有望达到1400万吨,未来两年内还将新增产能400多万吨。在PVC产能不断扩大的同时,行业内价格竞争不断加剧,国内市场PVC价格大幅下滑,2006年前7个月均价下跌15%左右,行业利润急剧下滑,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亏损。


  二、生产工艺相对落后,造成环保问题突出、产品质量较低。电石法PVC工艺具有投资较低、流程简单等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和在建、拟建PVC产能中,电石法PVC的生产工艺超过六成,而世界上九成以上的PVC采用乙烯法工艺。电石法生产PVC不仅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消耗巨大的能源,还因电石法PVC质量较低,不能做高档型材原料,只能做中低档型材和管材等制品原料,影响行业发展。


  三、出口遭遇反倾销的风险上升。产能高速扩张导致的被动性出口和多头竞争,PVC出口价格竞争不断加剧,使PVC出口遭遇反倾销的风险不断上升。2006年6月,印度已正式发起对我国出口的悬浮级聚氯乙烯的反倾销调查。


  专家为此建议: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宏观总量控制,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审批新增项目;二、要加强资源整合,特别是东西部企业间的联手运作,利用西部的电力、原料、劳动力和环境优势,结合东部的市场、管理、技术和交通便利,实现优势互补;三、现有企业应由热衷于上规模的经营模式向集约效益模式转变,提高运作质量,积极开发高型号树脂、糊状树脂等特种树脂,通过扩大品种数量,实现总量不变条件下的供应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