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一年级语文评课稿>一年级《我的小牙》课堂实录及评课

一年级《我的小牙》课堂实录及评课

详细内容

一年级《我的小牙》课堂实录及评课

一、谜语导入
师:老师听说一年一班同学非常聪明,想考考大家好不好。
(学生马上眼前一亮,即因为老师的夸奖而高兴,又因为不知道接下来老师会怎么考大家而好奇,因此对接下来的内容兴趣深厚、注意力集中,使一年级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
生:好。
师:这有个小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师:两队白衣兵,形状像玊米,守住红城门,唇舌紧相依。
师:这么多人知道答案?你说是什么?
生:牙。
师:对不对?(学生齐声回应对)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我们亲密的伙伴牙齿。
(师板本书课题:我的小牙。)
(谜语导入是低年级常用的导入方式,本课导入时所用的谜语既调动了学生了兴趣,又形像的表述出牙齿的样子。
教材上本课的题目是《我的小牙晃动了》,但这个题目会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限固,使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晃动上,品德学科一直提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的使用,因此在板书课题时改为“我的小牙”。)
二、乳牙与恒牙
师:既然是我们亲密的伙伴,那么你了解你的牙齿吗?
生:了解。
师:我们都准备了小镜子,现在大家拿出你的小镜子,自己通过小镜子看看自己的牙齿,然后同桌两个人在互相看一看,看看你都观察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发现?现在开始。
学生先自己照镜子看,在看同桌的牙齿。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孩子观察自己和同桌的掉牙、蛀牙等。
(照镜子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整节课结合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去逐一寻求答案。这个过程也是在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一年级学生能力有限,自学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老师要不断的进行适时指导。)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都发现什么了?
生1:有门牙、磨牙、坚牙。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呀。把牙齿按作用给分开了。
师:你还观察到什么了?
生2:没有事能吃东西的。
师:是你观察到的吗?是你之前就知道的知识对不对?
生3:是卫生老师讲的。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看到了牙齿一些什么呢?
(之前没有考虑到学生对牙齿已经有这么多了解,这些内容在卫生课已经有所了解,但这并不是观察的结果,在学生观察的过程指导不够到位,所以再次强调“你看到什么”。)
生4:蛀牙。
师:你有吗?
生4:张嘴让老师看。
(此时很多学生都不太好意思的闭紧了嘴。)
师:哎呦,两颗大蛀牙呢。
师:刚刚那位同学发现有蛀牙。(老师板书:蛀牙)
生5:恒牙。
师:恒牙?一会儿我们说一说它发现的恒牙是什么样的?
生6:单牙。
师:什么意思?
生6:我也不知道。
师:是怎么想到这个词的?一会我们看看有没有单牙。
生7:板牙。
师:板牙是哪呀?就是我们常说的……
生:门牙。
(很多学生指着自己的门牙跟着回应。)
师:这是我们生活当中习惯的一种说法。
师:老师发现好多同学一笑的时候了呀,前面的牙齿不全了。他们的牙哪去了?
生:掉了。
师:有没有同学发现自己或者同学有掉牙。(老师板书:掉牙)
师:老师问一问都谁的牙齿有掉的?
生举手示意。
师:差不多都有了。手请放下。既然都有掉牙,回忆一下你第一次掉牙的时候你多大?想一想当时的经历是怎么样的?
(通过学生表述第一次掉牙的经历,用鲜活的实例逐步让学生了解乳牙掉落的时间,以及掉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不要恐慌,要正确对待。)
生1:这个牙还没掉这个牙就长出来了,然后就找医生拔了。(学生指着自己的牙进行回答。)
师:他说了掉一个还长一个。
生2: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七岁,开晚会时候,不知怎么的牙就掉了。
生3:我上学以后,过年放假的时候,牙就开始活动了,后来就掉了。
师:那你发现活动的时候什么感觉啊?
生3:疼。
师:他感觉到了疼。
生4:我记得好像是六月几日来着吧,我摔了一下,下巴壳卡了,牙就掉了。
师:哦,摔了一下它就掉了,看来你印象深刻啊,连几岁那天都记得。
生5:就是我六岁的时候,第一颗牙就活动了,好我就觉得很疼,我就自己把那颗牙掰下来了。
师:你可真勇敢。掰下来之后你害怕吗?
生5:害怕了。
师:自己拔牙很勇敢,但不卫生。我们最好还是到医院找医生拔下来。
(鼓励学生敢于及时拔下马上要掉的乳牙是对的,并指导学生注意换牙期的卫生,不应该自己拔掉,应该及时到医院处理。)
师:还有谁第一次掉牙的时候感觉害怕了、疼了。
生举手示意。
(大部分的学生都举手表示换牙的时候有害怕、疼的感觉,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换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害怕,这说明你们长大了。这样既让学生了解换牙是一种生理现象,又点明了本单元“我长大了”的主题。)
师:这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啊。是不是牙齿掉了就没有牙不能吃东西了呢?
生:不是。
师:不是,刚刚有同学说她掉的时候,另一颗牙也已经将开始长了。我们从出生开始,到现在长的牙叫乳牙。(在掉牙的板书前写上乳牙)。
师:乳牙在六岁左右的时候开始掉落(在“掉牙”上板书6岁),就像刚刚有同学提到有6岁有7岁的。我们一共有二十颗乳牙,老师这里有一个乳牙的模型,乳牙的牙缝很大,牙齿之间稀稀的。当我们到12岁左右的时候(在“6岁”后面板书12岁),20颗乳牙呀,就都要离开我们了,掉落之后会换上……,那个牙叫什么?
生:恒牙。
(通过前面学生回答的问题知道,学生在卫生课对乳牙、恒牙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这时让学生自己说出答案)。
师:在“掉牙”后板书恒牙,并把“掉”字换成“换”字。
(掉牙是学生观察的结果,所以一开始的板书写的是“掉牙”,随着对换牙知识的了解,应该让知识更加的准确,所以这时把学生观察的“掉”换成了更准确的“换”字。)
师:恒牙一共有28到32颗,刚刚有同学还提到智牙,果你的智牙都长全了,你就能达到32颗牙,也有的人智牙始终都不长,那么你的牙长够28颗也长全了。到12岁以后你的恒牙逐渐长全。
师:老师想问这样一个问题,同学现在正是掉牙这个岁数左右,开始掉,那你家里有没有长辈,爷爷奶奶年龄大的人他们也掉牙的?
生举手示意。
师:好多人长辈有掉牙的。他们掉的牙有没有再长?
生齐:没有。
师:他们怎么办呢?没有牙怎么吃东西呢?
生:假牙代替。
师:(问其他学生)你们了解的是不是?
生齐:是。
师:老师课前布置了一个问题,让你回家问一问,假牙用起来和我们的真牙一样吗?
生1: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
生1:真牙吃东西香,假牙齿东西不香。
师:你问谁了?
生1:妈妈。
师:还有谁说说你采访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生2:假牙咬东西的时候不能咬太硬的,还有假牙在嘴里太长时间会变臭,怎么刷都刷不净,吃东西也感觉不出来味道。
师:你采访的真全面。
生3:假牙吃东西的时候没有感觉,真牙吃东西的时候有感觉,因为真牙有牙根,假牙没有牙根。
师:你知道的真多,还知道牙根。
生4:牙齿起来没有劲儿,真牙吃起来有劲儿。
师:和她刚才说的一样,不能咬硬东西。
(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调查问题,但也在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习惯。)
师:看来假牙虽然也能让我的牙齿看起来整齐美观,自它能不能完全代替真牙吃东西呢?
生齐:不能。
师:我们换完了乳牙长出的恒牙之所以叫恒牙是因为……,恒什么意思?永久了、永恒了,那么恒掉也就不能再长了,我们一生只有这两副牙齿,恒牙掉落就不会再长了。即使用假牙替代,也不能完全取代真牙对我们生活中的帮助。我们一定要爱护好我们的牙齿。
(本环节先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牙齿的问题,然后再根据学生观察到的“掉牙”、“蛀牙”逐一解决问题,整节课都是围绕解决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展开的,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三、保护牙齿
师:老师之前布置了这个采访的小任务啊同学们完成得真好,都是出色的小记者,为了奖励大家,她说你们准备了好吃的,在你的小牙的帮助下,开始品尝吧。
(尝食品的活动与平时上课老师要求的上课不许吃东西正好相反,现一节课时间过半的时候,这样的一个实践活动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是一节课中间的一个活动放松,以便带着深厚的兴趣继续学习下面的课。)
师:吃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卫生。
师巡视,指导学生注意饮食卫生。
(课前已经要求学生把食品用食品袋装好,但仍有学生用的不是食品袋,很不卫生。这一准备工作需要家长的配合,老师也应在课前布置任务时加强强调。)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吃东西的习惯特别好,慢慢的、静悄悄的吃东西,食不言寝不语,真的是好习惯。
师:刚刚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咧嘴笑的时候,小牙和刚刚不太一样了。哪不一样了呢?你想不想看一看?
生齐:想。
师:快拿出小镜子自己看一看吧。在你的牙齿有什么变化?
师:同学和老师一样发现了变化,找同学说一说,你看见什么变化了?
生1:我的牙齿喝完奶白了。
师:牙齿上白的东西是什么?
生齐:奶
生2:牙黄了
师:你刚才吃什么了?
生2:奶。
师:她也是喝的奶。
生3:我吃了饼干,牙齿上有饼干的渣。
生4:塞牙了。
师:你刚才吃了什么东西?
生5:饼干。
师:你也是饼干渣塞牙了。
生6:我是香蕉的丝塞牙了。
师:我们吃完东西观察到,牙齿上无论是吃固体的水果、饼干,还是液体的奶,都会留在牙齿上。你知不知道这些东西留在牙齿上,会对牙齿有什么影响吗?
(课前布置时,就要求学生有带水果的、有带饼的、还有带奶的,多样化的食品都观察到了牙齿地变化,才能让这个小实验具有说服力)
生齐:有。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这些东西留在牙齿上,会对牙齿有什么影响?
(课件播放《蛀牙的形成》)。
(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牙齿上有很多蛀牙细菌,如果有食物留在牙齿上,蛀牙细菌就会开始工作,从牙齿上挖走这些食物,牙就会出现小洞,有了食物蛀牙细菌还会的断的繁殖,越来越多。)
师:这些东西留在牙齿上会生什么?
生齐:小虫子。
师:有小虫子会怎么样?
生徙:生蛀牙。
师:都准有蛀牙了?
生举手示意。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蛀牙了,可能有同学想老师,我不是特别爱吃糖呀。老师告诉你,在我们吃的绝大部分食品里,都含有糖的成分,虽然你吃起来不是特别的甜,但是只要有糖的成份留在牙齿上,蛀牙细菌就会很喜欢吃,时间长了就形成蛀牙。蛀牙之后我都知道什么感觉啊?
(《蛀牙的形成》动画中只提到了吃糖,这种说法比较片面,所以要及时让学生了解不只吃糖会生蛀牙。)
生徙:疼。
师:如果蛀牙掉了是恒牙的话还会再长,那么我该怎么办呢?怎样不让我们长蛀牙?
师:这么多同学都知道,那老师这有一个小朋友,我们一起看看他的做法好不好。
生齐:好。
(播放课件)
师:这个是她早晚都刷牙、吃完饭还会漱口、睡觉前吃东西、多吃奶制品、多吃糖、她的牙真硬还能起瓶盖呢、想题的时候咬着铅笔头、新长出的小牙经常用舌头碰一碰舌头舔一舔。(课件展示了一个小朋友在不同情况下是如何使用牙齿的,学生不一定都能看出每张图老师要表达的判断点,因此在播放时老师对每张图进行简单说明)
师:看看这个小朋友这么多做法当中哪些是对的,哪些会让她长蛀牙呢?
师:我们从头说吧,早晚刷牙对吗?
生齐:对。
师:这么正确的做法都谁每天坚持。
生举手示意。
师:大部分同学都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都做到早晚刷牙,非常好。
师:饭后漱口对吗?
生1:对。
师:睡前吃东西对吗?
生齐:不对。
生2:睡前不能吃甜的东西。
师:只是甜的吗?刚才我们怎么说的?
生3:睡觉前不能吃东西。
师:不是甜的东面也有蛀牙细菌喜欢的东西,所以睡觉前不能吃东西。
师:多喝奶制品对不对?
生齐:对。
师:为什么对?好多奶制品也是甜的,特别是酸奶多来回牙,那么好喝。
生4:不管酸的甜的,因为奶有营养。
生5:要是喝完奶牙上也会有许多小虫子,除非喝完奶漱口。
师:这个习惯真好,喝完奶漱口。
师:老师告诉大家,我的牙齿要想健康生长,需要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充足,那就是钙。什么食物里钙特别多呢?
生6:奶。
师:奶制品里钙质特别多,所以多喝奶制品是好的,他说的很多奶制品是甜的,在这里老师也提醒我们喝奶的时候多选择纯牛奶、原味的、不加糖的。其实不只奶制还含钙多,很多蔬菜也是含钙的,还有肉类,所以我在吃东西的时候,要不挑食么都吃,做到营养均衡。
师:再看下一个,她坚硬的小牙用来起瓶盖了。
生齐:不行。
师:牙会怎么样?
生7:用牙起瓶盖牙会掉。
师:不只是瓶盖,太硬的东西都不能咬。
师:多吃糖?
生齐:不对。
师:刚刚说过多食糖会得蛀牙,而且老师还告诉大家,多吃糖不仅会得蛀牙,还对眼睛不好,特别容易得近视眼。
师:下一个,好的同学想提的时候,想着想着就用牙咬着铅笔头。
生8::不能咬。
师:笔盒饼干一样都是用的东西,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一下,我们同学现在正处于什么时期呢?
生齐:换牙。
师:在这个时期,即使不用力去咬硬的东西,你的牙齿也会长歪,所以这样不行。
师:最后一个。
生齐:不对。
师:刚才迷语都说了,唇舌紧相依,它俩离那么近,我经常碰碰我这个好朋友。
生齐: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9:会长歪。
师:每次给他一点点力度时间长了,就足以让他长歪。所以为了我们能够长一口整齐漂亮的牙齿,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对的。特别是我们在换牙期,一定要注意不要舔。
师:刚刚那么多同学长了蛀牙,有多少人是乳牙长蛀牙的?
生举手示意。
师:好多同学都是,乳牙长了蛀牙它还会掉,没有关系,是不是。不是的人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细菌还会留下来。
师:说对了,细菌还会留下来,如果你的乳牙不保护好,长了蛀牙,那么将来恒牙也会是生病的牙齿,所以无论是恒牙还是乳牙我们都要保护好。
师:那么,在这些做法当中,我们现在课堂上能做的是哪一个呢?漱口,对不对?我们拿水瓶漱漱口,然后把水吐到你前面的杯子里。
师:漱口时小心点别洒了。漱完口一定把水瓶盖好。
师:漱完口的同学再拿出小镜子看一看,的牙齿和刚才刚吃完东西有没有变化?谁发现了?
生1:牙齿变白了。
生2:牙变亮了。
生3:塞牙的东西没了。
师:食物残渣没了。
生4:细菌没了。
师:细菌你都能看到?细菌能不能看到?(学生摇头)但是食物残渣没了,细菌还有没有食物了?
生齐:没有
师:细菌没有食物他们就不能再生长了。刚刚吃饼干的同学,老师问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5:饼干渣没有了。
师:那他们都哪去了?我们看看眼前的水杯。
生:在水杯里。
师:都被我们漱口的时候,吐出去了。
(通过吃东西的小实验,既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来发现问题,在问题得到解决后,学生印象深刻,真正意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为下一步认真学习刷牙打下基础。)
四、学会刷牙
师:漱口能让我们嘴里大部分的食物残渣叔掉。但是在这么多的方法当中漱口并不是最彻底,最彻底的方法,还得是……
生:刷牙。
师:我们应该每天早晚刷两次牙。你会不会刷牙呢?
生齐:会。
师:真的会吗?我们来看一个刷牙的小短片,看看你会的方法和他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仔细看看他是怎么刷的?
(播放《正确刷牙方法》的视频)老师同时用牙刷在牙齿模形上演示。
师:你的刷牙方法和他们是不是一样的?你怎么刷的?
生1:先上下刷,再里外刷。
师:视频里是分开讲的,先上面,再下面,我们生活中习惯是把牙齿合上,上下一起刷。
师:你也不一样,你是怎么刷的?
生2:横着刷。
师:她横着刷了?老师想问问好多人都横着刷,为什么这个视频里教我们要竖着刷呢?
生3:横着刷会刷到牙床子的边。
生4:因为牙是往下长的,所以要竖着刷。
师:他说要顺着牙长的方向。
生5:横着刷牙刷的毛诲塞进牙缝里。
师:我们看看,牙的缝隙是横着的,还是竖着的?
生:竖着的。
师:牙缝是竖着的。那么,牙刷怎么样才能把牙缝里的东西刷出来呢?是横着,还是竖着?
生齐:竖着。
师:所以竖着刷牙的方法才是正确的。我们要顺着牙缝的方向说刷。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一做正确的刷牙方法。
师用牙刷在模形上演示,学生用牙刷跟着做。
(在老师调哪些学生每天早晚刷牙时,学生都举手了,但没不是所有学生都真的做到了,真正会正确刷牙的就更少了,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在课堂上短短的十来分钟更是不可能,课堂上能做的就是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并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只有坚持按正确的方法做了,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师:先刷前面的牙齿上下刷,然后前面后面都要刷,还有我同横着刷,像老师一样手这样动。师:还有里面呢,别忘了里,面张开嘴,先刷刷下面,把牙刷竖过来,也顺着牙缝刷。里面你漱不过来,把牙刷横过来,也向上刷。上面的牙也一样。
师:还有这个面,他说了这个面叫咬合面,咬合面要前后刷。因为你已经把牙缝里的脏东西,都刷出去了,所以,最后剩下咬合面,刷干净就可以了。
师:学会了吗?有好多同学做的特别标准,有的同学还差一点,请同桌两个人互相看着刷,如果同桌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你可以帮帮他。
生两人一组练习刷。
教师巡视指导。
师:很多同学做的特别好,老师找个同学到前面领大家来做一做。大家跟她一起做。
生跟着演示的同学一起做。
师:有的同学刚刚把他错误的做法改过来,可能还不太习惯,刷一刷就忘了,没关系,我们只要记得顺着牙缝方向才能刷干净牙齿,回家多练习,你一定会做的非常的好。
师:希望同学们记住今天学习到这些,保护牙齿的方法,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合理饮食,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副漂亮健康的牙齿,让我们吃起东西来香香的身体棒棒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整堂课的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在做着吃东西、照镜子这些以往课堂上不让做的事情时,发现了问题,并在看图画、动画片的过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本节教学活动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的小牙》评课稿
铁东教师进修学校 石晓妍
这是一节非常贴近儿童生活的典型课。看课题“我的小牙”,为什么不换成“换牙期的常识保健”?编者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孩子的口吻设计本堂课的内容,让学生有亲切感,贴近他们的生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换牙期的基本常识,以及这段时期的牙齿保健。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从孩子的世界出发,通过一个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以往听其他老师执教本课时,设计很多的小问题:牙齿各部名称是什么?牙齿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乳牙恒牙?……知识性很强,都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提问,问题也很琐碎零散。原本很生活化的素材,这样处理变成了老师知识性的传授,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本堂课老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从整体入手,提出一个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照镜子,先观察自己的牙齿,再观察同桌的小牙,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问题的提出看似很简单,然而却是从孩子们自己的世界出发,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探究自己的身体,多么开放的问题啊!本课接下来的内容都是由这个大问题探究的结果去进行的,起到统领的作用。
学生们通过观察自己的小牙,从中得出很多的发现:“小牙的颗数”“小牙少了几颗”“有的有蛀牙”,接着老师把学生们的发现找出有代表性的:“掉牙”、“蛀牙”,然后围绕这两方面内容进行继续深入地探究。
(二) 老师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追问,提出生活化的问题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了?生:我发现他掉牙了。
师:“都有谁掉牙了?”
“掉了几颗牙?”
“说说你掉牙时的经历。”
“爷爷奶奶掉牙后为什么不长新牙呢?”
这些追问自然地引出恒牙和乳牙的常识。这些问题都是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一步步地探索出换牙期的常识,让学生也明白知识原来这么简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 活动体验生活化
品德课堂离不开活动,活动性是品德课的三大特性之一。课堂上的活动方式
是多种多样的,空间也是开放的。有课堂中的活动:游戏、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讨论交流、资料收集等,也有走出课堂的实践活动:参观访问、现场调查等。老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践活动(少先队),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示:活动设计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以生活活泼为主,如游戏、角色扮演等;高年级可适当增加理性思考。学生的参与面要广,尽可能面向全体。
本课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能面向全体学生。
1.照镜子,观察牙齿,说发现。
2.现场吃东西,观察感受牙齿的变化——蛀牙的形成——漱口——再观察牙齿和杯子。
3.指导学生刷牙。由扶到放,通过看、学、做、评,指导学生刷牙的方法。
这些活动都还原了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去总结提升,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他们在生活中去实践。
总之,本节课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正确引导和行为训练中使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亲身体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既学到了保护牙齿的知识,掌握了正确刷牙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