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详细内容

宝陵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体积与
容积备课
教师李玉斌执教 备课
日期3.11
学习目标1、经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感知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大小,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2、在亲历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对学科学习的内在兴趣。
重点难点1、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2、理解体积与溶积的概念。
主 要 导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

一、
导入新课

2分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谈话引入

二、
探究新知:


20分1、分组实验
方法:将土豆放入一个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记录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通过对上面实验的观察,有什么发现?看到——土豆放入时,水位上升了;取出时,水位又基本复原。
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汇报: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时,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复原。
2、体积的意义:
师引导学生读书57页中间文字并结合实验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体积的概念。
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体的体积吗?
3、感受物体的容积
①1箱牛奶的体积与6盒牛奶的体积比?(1箱牛奶体积大于6盒牛奶的体积。)②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比?(1盒牛奶的体积大于1杯牛奶的体积。)
 从上面的结论中你想到了什么?(整个容器体积大于内中装的体积)
归纳容积的意义(板书)
 同桌互相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与容器,及其大小比较。
 

1.第1部分的内容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各小组全部完成后代表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2.第2、3部分的学习内容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在组内交流,展示中教师适时点拨并后做小结。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一、填空。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
(3)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二、判断。
1. 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
2. 把一块长方体形状的橡皮泥捏成正方体后,体积不变。( )
3. 鱼缸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容积也是8立方分米。( )
4. 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5.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
6、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
个人独立完成,组内订对结果.小组长依据检测结果给予个人加分
四.
小结与评价
2分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个人谈收获
五.
布置作业1分
课本42页 “练一练”2、3题。

板书设 计体积与容积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宝陵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体积单位备课
教师李玉斌执教 备课
日期3.12
学习目标1、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cm³、1dm³、1m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主 要 导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

一、
导入新课

2分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指名学生回答,教师作评议)那么体积单位是什么呢?复习引入

二、
探究新知:

20分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学生观察后让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物体的大小。
分组探讨:
1、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记住他大小,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说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 cm³。说出周围大约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
说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 dm³,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1 m³。
2、学生制作体积单位。
(1)用橡皮泥切出一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
(2)用硬纸板做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3)用米尺在墙角出搭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3、说一说: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把体积单位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
4、探讨体积与容积的关系,知道,从里面量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积是1 dm³,可以容纳1升的溶液。
1升=1立方分米 1L = 1 dm³
1毫升=立方厘米 1ML =1 cm³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教师巡回指点。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用适当的体积单位填空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用字母表示可以分别写成( )( )( )。
②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6( )。
③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
④运货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40( )。
⑤一个书包的体积大约是16.5( )。
⑥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300( )。
(2)判断
①一台家用冰箱的体积是800立方米。( )
②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
③一条线段长26平方米。( )
④墨水瓶的体积是140平方厘米。( )个人独立完成,组内订对结果.小组长依据检测结果给予个人加分
四.
小结与评价
2分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个人谈收获
五.
布置作业1分
课本42页 “练一练”2、3题。

板书设 计体积单位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 cm3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 dm3
容积单位:1升=1分米3 1L = 1 dm3
1毫升=1厘米3 1ML =1 cm3

宝陵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长方体的体积备课
教师戴敬执教 备课
日期3.10
学习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主 要 导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
一、
导入新课

3分

1、大家喜欢吃水果吗?西瓜和苹果哪个大?我们是在比较它们的什么?
2、聪聪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两个物体,怎样才能比较大小呢?(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在比较,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3、聪聪家买了饮水机和微波炉,谁的体积大呢?还能分割吗?怎么办?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课件
二、
探究新知:


18分
1、动手实践操作
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长cm宽cm高cm小正方体数量体积
第一个长方体
第二个长方体
第三个长方体
第四个长方体

(2)小组派代表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2、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3.字母表示: V=a×b×h=abh
4、迁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再次尝试:一个长方体的长6米,宽4米, 高4米,求体积。
课件出示:图形变化成长4米,宽4米, 高4米,求体积。
学生小组讨论。哪个同学愿意说说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通过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的( )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 )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常用的单位有( )( )( )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计量物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 )( )( ),积;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是(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或(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公式是(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或( )。
2、判断:
  (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
  (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
  (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
  (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 )
  3、选择正确答案:
(1)、3.05立方米=( ) A、305立方分米 B、3050立方分米 C、30.5立方分米
(2)、4560立方分米=( )A、4.56升 B、4560升 C、4.56立方米
4、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5、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已知每根木板宽0.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
6、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7、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
通过拓展拔高类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造力的空间和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
小结与评价3分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1分完成资源与学案

板书设 计
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宝陵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体积单位的换算备课
教师戴敬执教 备课
日期3.10
学习目标
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主 要 导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

一、
导入新课

3分

1、思考、交流与计算.  
                              A、出示  
(1)做这个长方体木框架,至少需要多长的木条?  
(2)给这个木框架贴上一层彩纸,至少需要多少彩纸?  
(3)这个木框架占了多大空间?  
(任选一题,思考解决的方法,看谁的速度快!)  
B、出示数据:长3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  
(计算出自己所选问题的结果)  
2、整理并导入新课。   
(1) 在解决这三个问题时,用到了哪些计量单位?(板书:长度、面积、体积)  
(2) 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有哪些?(板书:米、分米、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谁能告诉大家,两个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呢?(板书:10 100)  
(4)现在,请认真回忆一下,你们是怎样发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或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板书:画、摆、算)  
(5)好!我们用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推算出了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今天我们来研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体积单位的进率)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课件

二、
探究新知:


18分
1、提出猜想。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请大胆猜测一下,两个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2、探究验证。两个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0呢? 需要我们进行验证。下面请各小组合作探究“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我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找到答案。  
(1)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要求:1.各组长拿出1立方分米的学具,各位同学拿出1立方厘米的学具.。2。先讨论探究的方法,再共同找出答案)  
(2)全班交流:  
A.摆:我们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我们用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一排摆10个,摆10排正好是一层,它的体积就是100立方厘米。摆这样的10层,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这个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0个100立方厘米,也就是1000立方厘米。(学生汇报后,用课件展示摆的过程)  
B.切:我们组的想法是把1立方分米的橡皮泥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我们比了比,沿着橡皮泥的长、宽、高分别可以切10次,10×10×10=1000(个)。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  
c.算:我们小组是算出来的。把1立方分米正方体的棱长用厘米作单位,棱长就是10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来计算,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大家已经验证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那1立方米又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直接推算结果)  
3、归纳总结。同学们通过摆、画、切、算等方法,找出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共同验证了“两个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0” 这个猜想。


通过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一、填空。
1. 2.5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 709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 6000立方厘米=( )升
4. 300立方厘米=( )毫升
5. 420毫升=(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6. 7立方米9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二、判断。
1. 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用4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
2.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 )3. 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块后,表面积和体积都不变。( )
4. 1立方米比1平方米大。
( )5. 把1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它的体积没有变。( )
三、解答题。
1. 一块长方体钢材,长1米,宽4厘米,厚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每立方厘米的钢重7.8克,这块钢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 有一个正方体容器,棱长是20厘米,里面装满水,有一根长40厘米,横截面是1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铁棒,先将铁棒垂直放入水中。问:会溢出多少立方厘米的水?通过拓展拔高类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造力的空间和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
小结与评价3分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1分完成资源与学案

板书设 计
体积单位的进率  
   单位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米
分米
厘米  10  
面积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体积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立方厘米  1000  

宝陵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有趣的测量备课
教师戴敬执教 备课
日期3.10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主 要 导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

一、
导入新课

3分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东西。大家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哪些物品?出示第一件物品(魔方),第二件物品是一盒奶,这两件物品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如何求?长方体、正方体这些形状规则的物体我们称为规则物体 。(板书)
2、请大家继续观察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出示橡皮泥、鸡蛋、小石头等物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形状吗?
3、象橡皮泥、鸡蛋、小石头这些物体不像长方体、正方体那样形状特别规则,因此一般称这些物体为不规则物体
展现小石块问:什么是石块的体积?(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它的体积能否用学过的公式计算?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课件

二、
探究新知:

18分
1、 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如何求出石块的体积,小组合作,制定出一种可行的测量方案。
(小组开展讨论)
2、分组汇报
(请同学们对各小组的汇报(试验步骤)充分发表意见,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的建议。)
教师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
1、找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放有一定的水,请学生观察并记录此时水的高度。
2、放入石块,再次请学生量出水面的高度。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可以怎样算?
a、计算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
b、分别计算放入石块前后总体之差。
质疑:为什么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呢?(石块占有一定的体积,所以水面会升高)
方案二:
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到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直接读出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质疑:为什么会有水溢出来?(石块占有一定的体积,所以水会溢出来)

通过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 1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铁箱,如果把它的侧面展开,正好得到一个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铁箱的容积是多少升?
  2. 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21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 有两个无盖的长方体水箱,甲水箱里有水,乙水箱空着,从里面量,甲水箱长40厘米,宽32厘米,水面高20厘米;乙水箱长30厘米,宽24厘米,深25厘米。将甲水箱中部分水倒入乙水箱,使两箱水面高度一样,现在水面高多少厘米?
  4. 有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5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里面注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块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中,水面上升多少分米?
通过拓展拔高类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造力的空间和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
小结与评价3分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1分完成资源与学案

板书设 计


有趣的测量  
“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