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欢庆》教学设计及反思
详细内容
二年级《欢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写“亿”等8个生字,会认“庆”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写“亿”等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掌握“亿”等8个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10月1日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终于苏醒,再一次屹立在东方,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出示开国大典历史资料)
回忆这庄严的场面,真是令人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欢庆》。(板书:欢庆)
二、 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圈出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找学生说出自己画出的生字词,师生共同注音
3.读生字
(1).学生齐读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重要的生字词并组词
(1)“亿”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一共3画,一亿。
(2)“洁”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半部分是士加口,不是土加口,洁白。
(3)“祖”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边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祖国。
(4)“旗”字,左右结构,不可忘记写其上的一撇一横,红旗。
5.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书写“亿”等8个生字并组词,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6.学生领读生字及组词
三、课堂小结
10月1日,这是个特殊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都沸腾了,整个世界都震动了。一个激动 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从此,每年的10月1日,我们都要为这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欢庆》。
四、 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我会写”的生字,一字抄3遍,组1词。
附:板书
欢庆
亿 (十三亿) 洁(洁白)
欢 (欢庆) 祖(祖国)
旗(旗帜) 帜(旗帜)
庆(庆祝) 曲(乐曲)
《欢庆》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 会写“亿”等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写“亿”等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欢庆的气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发现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董文华的《今天是你的生日》导入课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小组合作解决部分生字词的读音
3.全班讨论,读准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
1.找出生字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用横线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小组合作,找全词语,由小组代表发言读词语
3.小组讨论理解词语意思,将不懂的词语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4.齐读课文
四、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气氛
1.生自读课文第一句,找出都有谁来给祖国庆祝生日了呢?
(板书:田野 枫林 蓝天 大海)
2.它们分别给祖国带来了什么礼物?
(板书: 果实 旗帜 鸽子 乐曲)
3. 它们是怎样将礼物呈现出来的呢?
(板书:献上 举起 飞着 奏起)
4.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好多描写秋天果实的句子,你能背出几句吗?
(联系《秋天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5.“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同学们由这句话你能想到那句写枫叶火红的诗句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6.“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出示图片,问,若你是这只在蓝天飞翔的鸽子,你会对祖国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主发言)
7.“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若你是大海,你会为祖国演奏那首歌曲呢?
8.指名读课文第一句,读出欢乐,庆祝的语气。师生共同点评。
9.生齐读课文第一句。
10.齐读课文第二句,全班讨论理解“孩子”一词。
11.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强调不拖音。
五、指导背诵,升华感情
1. 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大海,都是异常美丽;全国人民更是沉浸在这欢悦当中。这么没美的诗句,如果能把它背下来就更好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背一背,看谁背的最有感情。
2.指名请学生上台背诵
3.生齐背课文结束本节课。
作业:
1. 抄写本课“我会写”生字,一字写3遍,组1词;
2. 背诵课文。
附:板书
欢庆
田野 献上 果实
枫林 举起 旗帜
蓝天 飞着 鸽子
大海 奏起 乐曲
教育应因材施教
———《欢庆》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到小学教育的新教师,很幸运能够参加市里组织的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活动,在9月底的第一次培训中我听到了两位优秀教师的授课,感触颇深。
在听课的前几分钟,我总能被做课老师的黑板字深深吸引。她们的字好漂亮啊,学生具有向师性,若教师的字写的如此漂亮,想来她的学生写的字儿也差不到那。反观我的字,真是拿不出手。己所不“能”,勿施于人。天天要求学生把字写好,教师的字必然要漂亮。在整堂课中,教师课堂语言十分精炼,没有废话,句句都有引导的方向,使学生的思维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走,教师很好的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环境中学习。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教师基本素养的体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使我认识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我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了。
但于此同时我又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在听课之前,我也简单地写了一份教案,在我的教案中,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梳通字词,重点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为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两位老师一节课的容量很大。在纠正字音后教学生规范书写重点生字,之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来理解课文内容。可是这样大的知识量,东园小学的二年级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掌握。这使我思索良久,为什么我会把这课分为两个课时?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山上的学生与市里的学生他们存在差异。就拿我现在所带的学生来说,在我刚刚接触到他们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几乎不会说普通话,他们总是用邵原本地话与我交流,我时常会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在上课期间我强制性要求要用普通话来回答问题,如果谁用普通话我就会表扬他,慢慢的学生开始说起了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可是在上交作业时,我又发现,我的学生不会加拼音,尤其在声调的标注上问题更是突出。这不得不让我在每天讲课中不断的帮助学生复习一年级的拼音。因此,我将前几单元的课时都设计的要多一点。反观市里的孩子,他们的普通话说的很流畅,拼音功底很扎实,在加上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和我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总之,通过此次的同课异构,我发现了自身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我不能盲目地模仿市里优秀教师的教法,毕竟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我应该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