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营销:中国企业突破"增长困境"之途径(一)
详细内容
不知道什么是重点,不懂得放弃就没有真正的战略营销所谓战略,就是精确打击。比如日本能够把质量做到世界一流,很大程度是因为日本公司接受了质量大师戴明的一个观点:质量不是靠检验出来的,质量要从源头抓起。如果质量问题是在设计阶段,纠正失误的损失可能只是一。但到了制造过程,纠正失误的损失就是一百。而到了客户那儿,纠正失误的损失就会是一千甚至一万。
产品的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质量的80%,这就叫战略质量──通过战略性的措施提高质量。就此而论,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质量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在技术上加大投入,不强化专业设计部门的能力,企图通过严格检验来达到质量的提高,永远不可能有世界级的质量。
同样,中国企业要提高自己的营销水平,也要从源头抓起。真正优秀的营销不是靠制造阶段的\策划\获得的,甚至不是执行出来的,尽管营销的策划与执行都很重要。
真正的营销要从源头出发:你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这就是战略:你懂得哪些价值对客户和对你都重要,你同时更要懂得哪些价值对客户很重要,但对你却不重要。战略首先是放弃,没有放弃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重点。
所以,不仅那些满足所有客户的营销行为是没有战略的,就是满足目标客户的所有需求,也是一种没有战略的表现。
因而,从战略的层面上讲,营销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你决定放弃什么,然后才是你集中力量准备做什么。问题是凭什么放弃?又凭什么要集中?回答是,我们假定客户的需求是不同且易变的,所以,每家企业只能在某一个方面集中精力才能做到极致,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能力。
如果真是这样,市场会出现什么情况?市场会出现由若干\特色公司\组成的竞争格局。比如,世界汽车市场有丰田、福特、通用这批做中档车的优秀公司,也有专注做高档的奔驰、宝马、沃尔沃,还有做低端市场的现代、大宇、马自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