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短篇作品>土地的述说

土地的述说

详细内容

在大窑村兔儿山巅,在黑河畔昭君坟顶,我看到了你,呼和浩特郊外的广饶土地。你躺在巍巍青山与浩浩黄河之间,用丰硕的玉米棒、香馨的荞麦花装扮着,用金灿灿的小麦穗、毛茸茸的黄豆荚点缀着。你是孕育过“大窑文化”、哺育着青城儿女的母亲。

  我乘着汽车,风驰电掣,从你身边驶过,我听到了你的述说。我捧起绿叶,轻轻抚摸,在你身边伫立,我听到了你的述说。

  你告诉我:这里的农民不再为吃饭发愁。是的,我相信。当普通的农家端上热腾腾包子,烙出香喷喷油饼的时候,当带着厚茧的手举起“曼斯特”啤酒,夹着“苁蓉牌”嘴烟的时候,我相信!

  闪烁在田野中的村落,象珍珠。那儿有欢笑、有勤奋、有梦想、有收获。有一幢幢窗明几净的农家别墅、新砖瓦房,有台台色彩艳丽的拖拉机、汽车。我曾随意走进几户农家,看到了时兴的组合家具、组合音响,看到了彩电、电扇、冰箱。哺育着人们的土地啊,人们应该感谢你!

  可是,我也听到了你的追忆:旧中国,这里的人民守着黄河、大黑河、小黑河,还要尝食旱灾的苦果。有时阴雨连绵、河水泛滥,人民还要饱受水患的危害。史料记载,民间18年从春到夏,呼和浩特一带滴水未落,农民入地的籽种是“以子易”来的。这一年8月初,天降淫雨,山洪爆发,城南数十村,“举目汪洋”,尽入水中,田禾荡空,月余水退,田边为砂。“一时煮草为食者人皆为上富”。至于捉野鼠、割死人肉吃的比比皆是。许多农民不得不鬻妻卖子,以求生路,仅山西的人贩子,半年就“出妇女三千余,闺女小孩千余”。……

  啊,生我养我的土地啊,我为你不堪回首的过去而颤栗。

  你告诉我:建国后,这里的人民也当了家、做了主,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吃饭问题仍没有解决;特别是一遇灾荒,问题就更加严重。三年困难时期,这里流传着两句顺口溜:“低标准瓜菜代,谁不偷谁代害”。榆林镇一位女村长曾向我讲起那段难堪的往事:“当时家家缺粮,到了地里,女人们偷悄悄把麦穗往腰上别,麦芒挨着肉,一出汗那滋味就别提了。好偷就数在场面上搓玉茭,捞住机会从扎住裤腿的裤腰往里装,下工时年岁大的老娘娘站不起身,还得闺女妇女拉扶。那阵儿即使是好年头、好人家,一天早晚也少不了两顿糊糊。……”

  如今,再听听土地的述说吧!这里广大的农村,于1980年全面推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1984年又完成了土地承包到户的任务,人们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近年来党和政府免除了农业税、种粮予以补贴、农民纳入社保等政策的施行,农业生产又有了飞速发展。……

  在套种着玉米和黄豆的田间,一位农民曾向我如数家珍似地介绍国内玉米优良品种的名称和特点。当我向朋友谈起这事的时候,他说:“那算什么?土左旗一位种粮专业户的内当家,用200元从北京某科研单位买回一斤谷种,据说每株能结五个穗。”我不知道这位“内当家”是否如愿以偿,但她的魄力和追求已让我为之感动。

  当我走遍了城郊的乡乡村村,我听到了土地的述说,它告诉我许多“喜”。让我不仅看到了塑料大棚中硕壮的果类蔬菜,看到了郁郁葱葱的地膜覆盖玉米,还让我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往昔挂在农民嘴上的三个字“不够吃”,早已销声匿迹了。

  当我走遍了城郊的乡乡村村,我听到了土地的诉说,它也告诉我不少“忧”。面对着未来的发展,让我不仅看到了村镇外堆弃的垃圾,看到农田里祖祖辈辈用过的农具,看到高文化、高素质人才的缺失,看到抗灾害、抗风险能力的不足……还让我深深体会到,环保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在农业连年取得好收成的基础上,今年这里夏粮又夺得大丰收,大秋作物业已丰收在望。……

  呵,这古老的土地,听着你的心声,我知道了,你是一片崛起的神话。再没有阴郁而凝重的塞外苍凉,再没有沉痛而凄惨的历史积淀。和着壮阔的回声,你审视着未来,你寻找着差距,你紧跟着伟大祖国前进的脚步!――呵,你这孕育过“大窑文化”、哺育着青城儿女的母亲。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