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读研究生,你的目的是什么?
详细内容
名称:问:读研究生,你的目的是什么?
当初考研究生时,你是否想过你读研的目的呢?
中国国内的研究生就这样,再加上传统教育让学生失去了主动性,专等着导师告诉自己要研究什么,而且越牛的导师可能兼职越多,你和他见面的机会越少。
现在国内急需人才是工程师,而且所谓的牛导师也就是能拉到项目的导师,然后按企业的模式,给你培养三年,实际上就在他手里干苦力,然后他赚得脑满肥肠,而你学到的也仅是工作经验,当然可能还是比在公司清闲一些。
不可否认国家的发展也需要很多搞基础理论的人,但要做一个科学家的同时,你对科研的热情是由兴趣支撑的么?你有座冷板凳的决心么?对于计算机系,电子等等这些应用型的专业来说,要在理论上出成果不不是件容易的事,首位华裔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是数学物理出身的,如果你读研只是为了更好找工作的话,那么你应该更主动些,试验室什么时候开,有些什么牛设备。
完arm的时候,把数模电,微机原理,os,计算机体系结构紧密联系起来,其实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思想也不一定真要在arm上学习。就说bootloader,电脑叽叽呱呱启动时作了些什么,从内存空间那个地址开始执行指令,自检都做了些什么?自检完又怎么从磁盘哪个扇区读数据然后把os kernel装入内核?arm7和arm9有什么区别?arm9的mmu和80386的mmu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复杂?
单片机仅仅是基础而已,他是一个可以验证理论的平台,一个专科生玩单片机,或者他只能在一个平台上编程,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很吃力,为什么?微机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他学的浅。而在实际开发中,怎么可能仅用一个平台呢?往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要,功耗,成本等全局考虑,选择是用8051,pic,avr,msp460,arm,mips,ppc……还是dsp,如果你真把微机原理体系结构这些课程学透了,这是很简单的。如果进了企业,你要把自己培养成为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
在实际应用中用到的理论,做dsp开发时,数字信号处理能不学么?写一个cpu的软核真是微电子系的人才能做的么?自己写一个cpu时,编译系统怎么实现?技术其实是不要导师带着学的。
port os,如果你已经习惯了windows,习惯了ide调试方式,刚开始接触你也会感觉像在做噩梦。
有人说,pcb是专科升画的,高速数字系统设计中考虑的许多问题,分析上要面面俱到,没有厚实的基础能搞定么?再说,要学arm,你还得有快demo板,有个ice。这价格也要上千吧!我最开始学51没有板子,还不是得自己画,后来我可以独立接商业项目了,一个做下来,也有钱买arm板了。技术涨进的同时,感觉做一块arm板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无论什么时候不能失去主动性,只要你主动的去品尝了,一定会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分析一下中国国内电子,计算机的教育。计算机的大部分走软件,但是软件保密性差,盗版成分,产权保护上与硬件差距很大,虽然硬件炒板,cpld,fpga,maskrom都有方法破解,但是却比软件成本高了很多。
按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后mcu base的数字系统应用面很广,转用性强。而老一辈工程师对于数字系统,现代方法eda工具设计数模电的方法的掌握却很差,于是一些小系统上还得去找学生。
好的学校往往试验室比较全,但学生却不怎么主动,往往不能充分利用,什么逻辑分析仪,频谱仪摆着上灰尘,而做试验的学生却把试验课当成一种负担,这还是学生没有主动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