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G3F系列机芯彩电故障检修实例
详细内容
[例1] KV-K25MN11型彩电无图像、无噪点,屏幕呈现一片灰暗,但屏显字符正常,伴音正常。据用户反映,该故障初发时表现为时好时坏,到后来完全不能收看。 该机型为索尼G3F系列机芯中功能最完善的一种,除了电视接收机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了丽音、图文接收、画中画等功能,其电路结构复杂,故障牵涉范围大。因无图像,故检修之前先理出该机PAL制主画面的信号流程,见图1。 由天线插孔输入的电视信号经高频头选频、放大并变换成38MHz的中频信号后,送到中放解调器IF101。IF101将中频信号解调还原成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并分别输出。其中视频信号经R251→Q206缓冲→C212耦合至TV/AV选择电路IC201(CXA1545AS){47}脚。IC201在I2C总线控制下对各输入信号进行选择切换后,由{40}脚输出一路视频信号,经R226→Q203缓冲→C302耦合进入主画面解调电路IC301(TDA9145){2}脚,在IC301内部解调形成Y信号和R-Y、B-Y色差信号。其中Y信号由{12}脚输出,经R320→Q315缓冲→R373→101{5}→1401{5}进入画中画电路板(P板);IC301{10}脚输出的R-Y信号经R315→C316→耦合至IC302{16}脚;B-Y信号由IC301 {11}脚输出,经R314→C313→耦合进入IC302{14}脚。R-Y、B-Y信号在IC302内部经1行延迟后从{11}、{12}脚输出,分别经R371、R370由101{1}、{3}及1401{1}、{3}脚进入画中画电路。P板画中画电路对主、子画面进行处理选择后,由1401{11}、{7}、{9}脚分别输出Y、R-Y和B-Y信号,通过101{11}、{7}、{9}脚进入R、G、B解调电路IC304(CXA1587S){2}、{4}、{3}脚;屏显信号由IC001{51}、{50}、{49}脚输出,进入IC304 {38}、{37}、{36}脚。屏显信号与电视信号在IC304内叠加后由{30}、{29}、{28}脚输出R、G、B信号,经105{1}、{2}、{3}脚送至视放输出级(C板),最后到达显像管。 在整个信号流程中,任一环节出故障都可能造成无图像现象。此例中因有伴音及屏显字符,所以故障范围大致可定在中放解调器IF101至R、G、B解调IC304之间。为了进一步缩小故障范围,从AV端子输入外接AV信号,故障现象相同,因此故障范围又可缩小至IC201之后。但这一故障范围仍很大,加上该机结构紧凑,线路铜箔线又细又复杂,查找故障难度大。该机送修时未提供遥控手机,无法检查子画面显示状况,以进一步缩小故障范围。为缩短检修时间,采用分段探测法进行检查。 首先用示波器监测IC304{2}、{3}、{4}脚波形,发现无相应信号输入;测Q203 e极有视频信号波形;测101{5}、{1}、{3}脚均有相应信号波形,而{11}、{7}、{9}脚均无信号输出,说明视频信号在画中画电路板(P板)中受阻。测101{15}、{16}脚(P板供电端)电压均正常,由此判断故障在P板上。拔下P板,打开其印板面的屏蔽盖进行检查,发现该板上的IC1407(MC7812)三只引脚均已脱焊。IC1407担负着P板上大部分IC的供电任务,一旦引脚脱焊,P板便无法正常工作。重新焊好IC1407,恢复原电路试机,故障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