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电工问答>解决电荒问题的设想和建议

解决电荒问题的设想和建议

详细内容

天气热了,电荒还会远吗?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逐渐到来,电力不足的能源瓶颈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日权威部门预测2005年全国电力需求将增长13%,用电量将达到24560亿千瓦时,全国电力缺口将达2000万至2500万千瓦,电力供求的紧张局势依然如故。

面对电荒,拉闸限电、节能节电这些以崇尚节约、抑制需求、加强调控为特征的手段似乎一直是主流应对措施,而这些措施无不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其实,电荒不是中国的特产,世界的每个角落,有电的地方就有电荒,就连电力系统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就在两年前,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一次史无先例的大面积停电。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强令节约,而只是号召性地呼吁民众减少用电量。为什么同样是电荒,美国与中国的反应却是如此大相径庭呢?答案很简单,两者的市场化程度不同。
从美、加大面积停电的结果来看,美国的电是供不应求了。需求大于供给,必然会导致价格的上升。所以,美国的电作为一种商品服从于市场规律的结果就是涨价。价格上升,供给自然多了,需求自然少了,美国老百姓为了少支付些电费,只好将花园、游泳池这些灯火通明之处的灯关上几盏。

反过来,如果单纯使用行政干预来解决用电问题,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如果政府抑制市场作用,控制价格上升,那么,需求不会有任何变化,人们还是该用电的地方用电,不该用电的地方也用电,其结果必将是电力系统不堪重负。如果政府不控制价格,而是对人们的用电额度进行限制,那人们可能会在用电时悠着点了,但就算省着用,要是那有限的额度还是不够的话,人们会怎么办呢?要么是高价从别人手里买用电额度,要么干脆就无视这个所谓额度,当一只自由的电耗子,而这就有悖于行政干预的初衷了。

或者,政府干脆就通过各种干预让另外一种能源取代电力。比如,大家都来点煤油灯,放弃使用电灯。这样虽然可以解决电力危机,但能源危机并没有消除,只不过由电力危机转化成了煤油危机的形式。

所以说,从治理措施来看,解决电荒难题关键是多用市场调控,少用计划调控。但治理电荒毕竟是船到桥头、车到山前的应急措施,是短期内缓解电荒负面影响的被动选择。然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夏荒之后是冬荒,冬荒之后又是夏荒,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影随形的硬性电荒呢?答案依旧很简单,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从电力需求来看,经济高速增长使得需求骤增。虽然中国经济增长向来被惊羡为神话,但中国目前走的还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式增长路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代价是: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粗放式增长的背后是地方政府投资饥渴导致的制造业、建筑业投资膨胀的结构性经济过热。正是在GDP崇拜这种不科学政绩观的引导下,计划式的投资高涨带来了电荒后遗症。因此,从电力需求看,市场化理性投资的缺乏使得需求泡沫不断膨胀。

从电力供给来看,市场化程度低下造成了电力供给不足的尴尬。在电力供应发、输、配、售四个环节,除了输电具有一定的天然垄断性外,其余三个环节都不具有自然垄断性,在我国虽然实现了厂网分离,但在发电环节,脱胎于同一母体的电厂、电网另立门户后需要一定的磨合期,而且发电行业缺乏民营资本的进入,市场化程度不够;在售电环节,竞价买电尚不成熟,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难以发挥效力。因此,在发、输、配、售四个环节中非自然垄断属性的发、配、售三环节未实现彻底市场化的情况下,电力供给缺乏在所难免。

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与电荒的致命邂逅。而市场化程度不足是造成电力市场需求和供给扭曲的根本性原因,在长期内,唯有不断加强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才能永远和电荒说再见,才能真正不需要年年为治理电荒而煞费苦心。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今年全国电力缺口达3000万千瓦,到目前为止,共有24个省级电网拉限电;仅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就累计拉限电84.37万条次,损失电量224.17亿千瓦时。更可怕的是,持续性缺电仍将延续。
而为了缓解电力供应紧张,中国的发电量已经在今年5月底突破了4亿千瓦,中国电力建设从去年起已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时期,同时也成了目前世界上惟一每年投产2000万千瓦大中型发电机组的国家。这还不够,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5年中国还须新增5亿千瓦以上的发电装机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英国《金融时报》却断言,中国到2006年以后,几乎肯定会再次出现电力过剩、回报下降的局面。
在采用堵的方法试图弥补电力缺口的同时,人们似乎忽略了疏解之道。据上海市电力部门的数据显示,上海市今年电力尖峰负荷已达1600万千瓦,其中空调用电负荷猛增到800多万千瓦,占全市用电负荷近一半,比去年增加100多万千瓦。
不仅是上海,各地用于空调降温的设备用电都已达到每日用电尖峰负荷的40%以上。空调用电是造成各地区目前用电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且因持续高温,空调一直处于运行状态,从而导致用
电负荷居高不下。商场、写字楼、医院、学校、宾馆、机场、仓库、微机中心,一栋栋大厦,一间间丽室,它们都需要用空调,就像一张张巨大的嘴吞下无数的电力。
但一个长期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是,空调必须用电吗?当然不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顾问朱成章在谈到如何解决电荒之时,提出了能源替换的建议。朱成章认为,从能源合理利用方面而言,有天然气的地方应当直接利用天然气降温、采暖。大力发展燃气空调正是缓解这一矛盾的良方。
北京市燃气集团总工程师李雅兰提出了与朱成章相同的观点。她说,均衡发展电力与燃气刻不容缓。李雅兰给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北京市,一方面,煤改气工程使得燃气管网大量增加,而另一方面,天然气的使用只在冬天的4个月,冬季与夏季的用气量比值是6:1。这也就是说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和用户的终端设备都是为这个最高的负荷准备的。因此,造成了整个燃气管网的投资建设比较高,综合利用率比较低,成本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