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幼心理行为语言>1~3岁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1~3岁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详细内容

亲爱的爸妈,要想使宝宝获得讲礼貌这张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只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就不难使宝宝逐渐学习到社交的礼仪,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一起来阅读以下礼貌教育策略吧!


  ·1-2岁宝宝·

  策略1:微笑

礼貌教育越早越好,微笑就是最初的暗示符号。当宝宝还处在咿咿呀呀的时候,已经能嘴角上扬,面颊生花了。爸妈最好时不时逗弄宝宝"笑一笑",鼓励他多在亲朋好友面前,露出真诚善意的笑容,和那天真无邪的牙齿。

让宝宝知道:微笑——是表示友好的一种基本方式。

  策略2:讲文明话

开口学说话,是宝宝学习礼貌的好时机。爸妈反复告诉小宝宝: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应该说"谢谢";需要或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先对人家说"请";做错事情、惹了麻烦或影响了别人,应该说:"对不起"……

在这些传统的文明用语的熏陶下,宝宝就能在学说话的第一时间内,接受礼貌语言,印象深刻,避免走弯路。

  ·2~3岁宝宝·

  策略1:让宝宝"爱"上打招呼

带宝宝外出,见到熟人,教会宝宝说"叔叔好或阿姨好",当他们赞美宝宝之际,爸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宝宝"有礼貌、真乖"的好性格。

如果宝宝对陌生人也主动问好,父母更要给宝宝肯定和正能量,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乖宝宝。此类积极的回应是对宝宝最好的鼓励。然后继续督促宝宝,天长日久,就能形成本能反射,会自觉地打招呼了。

当然,每次进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门之前要说"再见"。这些永恒的问候最为平常却最为真挚,不知长大的您是否能体会到。

  策略2:听,有人在说话

在周围亲友聊天侃大山时,宝宝也会跃跃欲试。但是,从小就要教会宝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中间插嘴。

平时和大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不可随意走开。如确实有事,可先拉拉大人的衣服,或以目光示意;得到允许后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让孩子懂得,这样做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以尊重为前提,凡事会更顺利。

  策略3:做个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家有来客,爸妈不妨利用这个时刻,训练孩子讲礼貌。比如,客人进门,教宝宝舞着小手说"欢迎"、甜甜地问声好;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不如放手让他摆糖果、拿饮料。

尤其是在邻里、托儿所或幼儿园等结交的小朋友。如果小朋友来做客,更要提醒宝宝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图画书,和他们一起分享,不能争吵也不能表现的唯唯诺诺。另外,也不要借着小客人在,提一些额外的要求,这样的纵容只会造成日后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