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信函范例>好书是什么

好书是什么

详细内容

篇一:《什么是好书》

何为好书

一本书要想成为好书,首先得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曰轻,曰平,曰廉,曰正,合起来可称为好书“四德”。

轻。作为一本好书,身段一定要“轻”,这倒不是说好书都是高高在上,高冠华服的,而是说书就是用来读的,读的人多,书的价值也得到充分体现,但既然让人读,就要尽量体恤民情,比如,躺在床上读书时,对书的重量就会敏感起来。本来,当是时也,身体平伸,无局促端坐之劳苦,心随书游,无世俗烦务之纷扰,暖被在身,无温度过低之后顾,得佳书读之,何其乐也。但此时问题即随享受而来——若书之重,岂可奈何!试想,从被子里伸出手来,就不得不举着书读,此时书的轻重真可是一件大事了。书较轻,则可单手持之,举头上而阅之,且较耐久,不需频繁换手;如是煌煌巨册,单手持则力有不胜,双手持,则需作投降状,如此则躺着读书的妙味尽失矣!如是温度较高尚好,如遇冬天苦寒,则更添苦恼,一手出被,尚可期以更换,如两手皆持书读,则久冻之下,不得不缩回被内难以为继,但看好书就在枕侧,岂可不读?于是又伸手持书读,再缩回取暖,如此往复,平添许多麻烦。曾记得读樊性志先生所著《晚明史》,著作资料详实,文笔畅达,可称得上是“叙事史学”的扛鼎之作,但上下两厚册,硬面装帧,其重可知,又正值寒冬,室内并无暖气,平时工作甚忙,偶得闲暇,躺于床上读之,即遭如此局面。欲待不读,奈何书虫作祟,心痒难奈,只得忍一时之寒冷,坚持读下去,此时之想,若此史属“轻”史,则方便多矣。

平。一本好书,除了做到“轻”之外,还要尽可能“平”。这是指书本翻开之后,能相对自然平摊,便于阅读,而不劳找出手机、钥匙,甚至辅以手脚等,四面按压,方可展开一读。双手空闲还好,若是手上另有任务,则烦恼更甚于书之重。比如,吃饭时于桌上放一本好书,边吃边读,则饭菜因好书以添美味,佳著以饭菜更宜入目,两相配合,相得宜彰,甚是理想。但此时发现书本装帧正规,翻开来一松手,必自动合上,努力压平中线,亦无济于事,于是不得不想法设法压平,以利阅读。但此时在饭桌上,左右皆是碗盏汤水,稍有不慎,便可使好不容易觅得的好书亦享受一番美味,于是谨之慎之,务使左右逢源,平添得许多紧张。再如晚间下班,忽感觉肚子饿了,于是泡上一碗方便面,坐在床上,一边吃自然要一边读几页书了,若是遇到展开即平坦熨贴的书还好,如是“不平”之书,就要想法设法压好,双手捧定面碗,低头吃面看书之际,还要时虞倾覆,如遇上要翻页,又要如此折腾一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果都是一展即平之书,则甚合人意了。

廉。书价昂贵,不少人都谈过了。所以看过很多人写文章,说最理想的职业是当新华书店店员,或者图书馆管理员,原因无他,皆因为书价越来越贵,如此读书得近水楼台之利。其实仔细观察一番,发现新书书店的店员日日坐拥书城,却不见有人坐于店内读书,倒是有不少是在巡视防人不买光读的。不过,这也可能是职责所系,如果店员都去读书去了,书店无人管理,也不是好事。图书馆的管理员倒是看过很多都在读书,令人好生羡慕。只是编制有限,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的。大多数人还是要买书来读的,因此,好书应该便宜点,这个道理就不消多说了。曾看到报章网上不断有人疾呼国人读书太少,人均拥有册数不及某某国百分之多少多少云云,其实应该去大声疾呼一下想想办法降降书价才是正经。特别是经常看见一些所谓传世经典、豪华礼品书等等,总是不由得心头火起!传世好书无数,往大了说,皆是为文明文化传承而设,而不是用来如此折腾的。书价便宜点,还怕没人买吗?因此,我经常光顾旧书摊去淘些旧书,收获也不小,但近来发现旧书的价格也日渐不廉了,一叹。正。读书最怕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那就是怕错别字。一本好书,纸可以稍劣,印可以略粗,装可以趋简,但字万不可有错。其实怕的也不是错别字,还是由错别字引发的担忧——字错了,内容印装是否也为拼凑?是否漏掉了内容?所以说,读书看到错别字,当然是可以联系上下文了解正确的意思是什么的,但由此引发的如上所述的担忧才是令人惴惴于心中,“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因此,一本好书印刷时一定要校订正确,庶几让人读之

放心,无买到注水肉之忧。

当然,好书的标准可以更多更细更全,不过,若具有以上“轻平廉正”“四德”,已是爱书人的幸事了。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综合性学习之导学案

一、好读书——谈读书态度

讲故事,谈启迪。

具体做法:收集古今中外好读书的名人故事,感悟他们读书态度与精神。

二、读好书——议读书方法

1、何为好书?

推荐好书——走进经典名著,让好书伴我成长。

2、怎样读书?

名家导航——收集名人大家的读书之道,找寻自己的读书之法。

三、读书好——评读书作用

收集评论读书作用的名人名言及精彩言论。

四、佳作欣赏

必读:培根《谈读书》

马南邨《不求甚解》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张海迪《我是船,书是帆》

篇二:《大学生谈什么是好书》

大学生谈什么是好书:十分钟内吸引你读下去的什么书是好书?通过对不同群体的访问,或许会从中看出人们心目中好书的不同定义,以及对好书的某种内在要求。“什么书是好书?”这注定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为此,晶报记者采访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好书标准。“什么书是好书?”,“能看下去的,有内容,有情节,文笔好,人物特征突出,前后不矛盾。”深圳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梦说,他对好书的要求不高,但语气不要一开始用第一人称而后又出现第三人称。“其实有主旨的,或者让人反思的,这样的就算是好书吧。”张梦说。

“什么书是好书?”,“狭隘点说完全看评论人的兴趣爱好。”硕士研究生刘林说,喜欢小说的看情节看语言生动与否;喜欢杂文的看思想深刻能激起共鸣与否;不可能有这样一本书——所有人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我认为,在特定的圈子里,能简洁、客观、科学地反映一些问题,并有作者自己的想法,能激起大部分人共鸣的,思想上能帮人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能帮助人思考的就是好书。”“什么书是好书?”,“好书要有收藏价值。”大三学生邓林说,自己读了很有感悟,并且对自己有帮助的书就是好书。读书的心得体会是很重要的,《寻路中国》和《江城》在我看来就是好书。”

“什么书是好书?”,“不知道你指什么方面的,如果就是教育的,感觉励志的好像不错。”大四学生小倩说,“要是想贴近心灵的,我感觉《心灵鸡汤》就挺好的。”

“什么书是好书?”,“应该是一些有益身心健康,陶冶人的情操,对人有启迪,有教育意义的书。”大三学生小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2666》就很不错。

“什么书是好书?”,“保罗-弗莱雷的《被压着的教育学》就是好书,小书一本,阐述了教育的阶级性特征与建立一种新的平等世界的美好愿念。”大一学生小辉说。

“什么书是好书?”,硕士研究生芳芳说:“在十分钟之内可以吸引你读下去的书就是好书。”《纯粹理性批判》和《追忆逝水流年》,前者读着很痛苦,后者读着很享受,但都是好书。

“什么书是好书?”,硕士研究生菜菜说:“鲁迅先生诗中说:无用才读书。只要读书不要太功利,静静地读,哪一本让你精神振奋的,就是好书。比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心术》。”

我的书单:

前些日子读的,感觉不错的(兴趣不同,仅供参考)

国内:

余华的《活着》——张艺谋改编过电影(号称代表作),但个人认为余华的更深刻;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部血泪成长史;(《人生》正在读,不好妄下结论,暂不推荐);

钱钟书的《围城》——语言功底了得;

四大名著《红楼梦》——惭愧,只觉这本值得一读,其他文学性可能差些(个人意见);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戏说历史;

日本:

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挪威的森林》、(林少华的译本很经典)——可能是最煽情的日本作家;

西方: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还用多说吗?最近最火的一本;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联想下作者的一生,看此书让人动容;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让我有了接着读浩繁的《浮士德》的冲动;

菲斯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大学读的第一本外国小说;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最尊敬的作家(或许没有之一);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高中时每次读到最后都热泪盈眶;

哲学、散文与杂文: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随笔》——高中时最喜欢的三大作家之一;周国平的《周国平论人生》、《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之二;

余秋雨的《借我一生》(最喜欢)、《霜冷长河》、《山居笔记》、《千年一叹》《我等不到了》——之三(从苏东坡突围开始喜欢);

梭罗的《瓦尔登湖》——徐迟版本的最喜欢;

龙应台的《目送》、《孩子你慢慢来》——至于她的《1949》个中缘由不便推荐,但值得了解;

鲁迅——太多了,不解释;

刘墉的《超越自己》——本人不太喜欢畅销书,但楼主如若是个学生,个人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很多人生道理;

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很精彩的杂文;

露丝·本尼狄克特的《菊与刀》——重点推荐,了解日本,从这本书开始吧;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

卡尔雅斯贝斯的《时代的精神状况》——我的哲学入门

个人传记:

《马龙白兰度传》——有很多人生的感悟;

罗永浩的《我的奋斗》——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莫扎特传》——最喜欢的作曲家;

今天,我们要读什么书

昨天,

上海书展举办了一场特别而有意义的讲座:《专家为青少年荐书———青春岁月的理想读书》。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汝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人文学院院长江晓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与青少年读者一起分享了自己青春岁月的阅读故事和阅读体会。

教授们还没进场,会场里已经坐满了清一色的中学生。没有凳子,不少人就席地而坐。今天,我们怎么读书?是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扬波中学的王彦同学对记者说,现在

图书很多,从前辈作家的作品,到炒得沸沸扬扬的80后作品,乃至韩国、日本读物。但是,我们真的不知道应该看些什么书?

三位都是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教授,都有过身处书荒时期,却又“饥不择食”的阅读经历。回想自己当年偷偷借书、抄书,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书花几个小时“吃”掉的经历,教授们都很羡慕现在的孩子有更多的书可以选择。但是,教授们也指出,现在孩子们读书心境却大不如从前。因为,阅读已经不是构成他们精神空间的唯一方式,不可能再那么投入。

看不懂的也要看

张汝伦教授认为,不要都去看容易懂的书,这对人类文明的传承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爱因斯坦“相对论”出来的时候没几个人看得懂,但是,他推进了人类的文明。现在的舆论很可怕,往往根据受追捧的程度来判断这个东西的好坏。其实,看不懂的东西可能是人类文明的脊梁。

史学是科学,容不得戏说。如果把戏说当成科学,我们的思维就僵死了。为什么我们要么是戏说,要么是干巴巴的,就没有第三条、第四条路?《史记》就写得栩栩如生。好书同样也可以很有趣,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

多读经典少看流行

江晓原教授建议大家多读点经典,不要只读流行读物。读书,就好像给自己建立一个丰厚的精神账户,不论你将来干什么,都可以从里面支取有益的东西。如果只读流行读物,经不起几年的支取就枯竭了。经典的东西会很乏味,但会受益终身。对流行抵制得越成功,你的人生也越成功。

读书也不要过于功利,只要是好书就行。我们不要认为文艺作品才有娱乐功能,科学、政治、历史的娱乐功能都可以开发。易中天教授开发了史学的娱乐功能,既然很火

就证明开发是成功的。但是,我们要抵制诱惑,那些娱乐功能开发很成功的书也可能不算好书。

从有趣的书读起

许纪霖教授认为,你读什么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读韩寒,你可以像韩寒那样释放;你看《品三国》,你也可以成为易中天那样的人。读经典,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一个精神贵族的传承者。当然这个世界非常多元,不能让大家都重复我们的道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从哪里开始选择?就从读书开始。什么是好书?好书就是能培养人的气质的书。我们可以从读有趣的书开始,进而提升一下,再读点有用的书,读点好书。

读什么书,就是什么人?心理学家认为你的人格特点决定了你的阅读习惯,不要试图去改变它,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习惯更多的了解自己。

周末,在新杭州图书馆待了一天。开阔舒适的大厅,采光非常棒,进入图书区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大书房,错落有致的一格格柜子,满是排列齐整的图书。人很多,但井然有序,大家不动声色地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然后坐进墙边乳白色沙发里静静地读起来。我挑了几本和心理有关的书籍,身旁一个年轻女孩拿的都是财经类图书,对面沙发上一位中年女子在看杨绛的《我们仨》,与她并排坐着的老伯专心地读着《老年饮食与保健》„„心理学家说

,你正在读什么反应着你当下的生活状态。

英国也有句古话“youarewhatyouread!”(读什么书会使你成为什么样的人)。阅读是一种行为,喜欢便是喜欢,一点也来不得虚假。你的阅读习惯可能比你的言语更能反映内心世界,不同的阅读习惯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你的人格特点由遗传、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所决定,一定意义上,这也决定了你的阅读习惯,不要想象去改变它,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习惯更多的了解自己。

五个普通人的读书问卷

顾思义24岁设计师

篇三:《好书推荐》

“读好书推荐”班会活动记录

通过同学间的好书推荐使同学们知道更多的好书,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读书热情,提升班级成员的文化素养;

为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推动校学风建设再上一个台阶,校团委举办了“读书节”活动,其中包括“好书大家读”活动,班委决定召开“好书推荐”的主题班会,讨论和甄选出本班最受欢迎的5本书。

一、班级同学依次上台推荐自己喜欢的1-3本好书,要求对推荐

书本进行3-5分钟的内容简介,并说明自己推荐这本书的理

由;(注:推荐过程中可朗读1分钟书本精彩段落,由其他

同学来猜你所推荐书是什么。)

二、由专门负责人把班级同学所推荐书本名称、推荐人、简要推

荐理由写在黑板上;

三、等全体成员做完推荐以后,依据黑板上的书本名称和推荐理

由投票推选出最受班级成员欢迎的5本书;(注:附推荐表

一份。)

四、通过推选出的5本最受欢迎的好书讨论现在大学生的读书

喜好和大学生应该增加哪些方面的知识;

五、班会过程中由专门负责人进行班会记录,并在会后附上班会

总结。

一、保留同学内容简介和推荐理由的原稿;

二、投票公平、公正;

三、保持会场纪律;

四、会后清理会场。

“最受我班同学欢迎的五本书”推荐表

推荐班级:五(2)班

总结

这次的“好书推荐”主题班会开的很成功,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全班8位成员共推荐了13本好书,每个人都对自己推荐的好书都进行了内容简介和阐述。

其中,同学们推荐的书可粗略分为3类,一类是名著;基本都是世界名著中较出名的书本;一类是青春文学小说;比较受90后的喜欢;一类是散文、诗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同学们平常看书的范围广,类型多样,也反映出来现代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好书是什么}.

从同学们的讨论中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好书的热爱度很高,基本做到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经过讨论评选出了班级最受欢迎的五本书:

1、《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推荐人:王佳欣

2、《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推荐人:张锦

3、《人生若只如初见》作者:安意如推荐人:王心杨

4、《西决》作者:笛安推荐人:刘旭媛

5、《朋友刀刀》作者:慕容引刀推荐人:张呈宇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良好的读书风气延续下去,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

篇四:《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薛瑞萍班级日志》

1、作者简介:

薛瑞萍,网名看云,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小学部语文老师。曾获合肥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并获合肥市优秀教师、2006年度中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称号。自称“布衣”“草根”,却有着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专业素养和人文视野。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带领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高品位的阅读,

2、推荐理由:

《薛瑞萍班级日志》是当代中国教育史上甚至是中国母语教育史上第一套原生态的班级教育档案。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