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引言范文
详细内容
篇一:《毕业论文格式范例及解释(引言版)》
山东政法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分析及地域分布
2010年5月5日
系年专班
部:商学院级:2006级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级:本科1班
学生姓名:贺光学学
号
:061100114
指导教师:刘丽霞(教授)
毕业论文(设计)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分析及地域分布
学生姓名:贺光学
指导教师:刘丽霞(教授)
2010年5月5日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分析及地域分布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机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地域分布上的显著特征,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不均衡性,提出了引导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并向中西部倾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跨国公司动因分析地域分布
一、引言
目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有450多家,但近2年来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跨国公司实力下降,对外投资缩减,中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并进行结构调整的今天,继续引导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并向中西部纵深方向发展尤为必要。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动因千差万别,但又存有共性;在华投资地域分布上呈现显著的区域特征。恰恰是这些共性和特点给我们提供了认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并将其引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最佳视角。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动因和地域分布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发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优势分析
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己经成为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最重要的力量。跨国公司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跨国公司理论的创新,并出现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理论流派,其中以投资发展水平理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最具代表性。90年代初,许多经济学家把研究的重点转向外部因素对跨国公司行为的影响方面,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都是由投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产生的。直接诱发要素是指投资国和东道国拥有的各类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及信息等,它们是诱发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投资国的企业如果拥有这些生产要素方面的优
势,则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加以利用,如果投资国的企业只拥有部分生产要素的优势,。
1、技术优势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现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1994年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在北京投资成立北京邮电大学—北方电讯电信发展研究中心后,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投资。由于当时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充分,且中国政府对投资的管理也很不健全。最初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多数采用合作方式,就是为了规避投资风险,比如主要从事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和工艺的改良。①。
表1: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地域分布情况单位:万美元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东部376794438603993441462348864940343614545734453862252207005355800569220066255200
中部5667515306354382534224684592395602926338566680004826003922006572700
西部155414137355113767122172143100141100121550174400194100217700337400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7年;中国商务部:///。
①
NageshKumar:DeterminantsoflocationofoverseasR&DactivityofMultionalenterprises:thecaseofUSandJapaneseCorporations[J].ResearchPolicy,Vol.30,159-174.2001.
图1被调查户每亩土地收益图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7年;中国商务部:///。
外商直接投资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1983-2001年,在各地区实际雇佣科技人员最多,尤其是摩托罗拉、IBM、英特尔、微软、朗讯等跨国巨头在华投资规模较大。跨国公司的机构主要设立在北京与上海两地,其余的分布在深圳、杭州、西安、重庆等地。
三、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实证分析四、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发展的对策建议{毕业论文引言范文}.
篇二:《毕业论文引言范文》毕业论文引言范文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Inter成为21世纪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它的飞速发展和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应用正在给人类生活带来革命性变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网站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正基于这个背景,产生了《图片网站设计》这个毕业设计课题。
就课题组成员而言,主要是想通过《图片网站设计》课题的开发,让自身在软件开发的知识水平提升一个档次,特别是对软件开发形成一种概念,同时加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本课题于2005年12月正式成立课题组,由程桦老师任指导老师,赵有*、刘*、张予*、方*和张神*任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组成立初期,就确立了一个指导方针,即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同时也兼顾网站开发其自身的特殊性原则,认真完成每阶段的任务。
在选题后,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目前网站开发的现状以及采用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课题组现有
的资源,于2006年1月正式定题,课题定名为《基于ASP技术的图片网站设计与实现》。
随后经历了一个寒假和毕业实习后,于2006年3月底正式进入课题系统实质性的开发阶段。课题组把网站开发的过程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四个阶段,在系统分析中,对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以及功能分析,于4月初结束这阶段的工作后转入系统设计阶段;在系统设计中,主要是明确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功能模块、网站管理系统功能模块以及数据库的设计等,于4月中旬完成了这个阶段性任务;系统的实现,历经一个半月,主要是实现系统设计中的所有模块功能;最后利用了一周的时间完成系统的测试;测试完成后设计编制一套系统开发手册,课题的所有开发设计工作于5月底全部结束。
在完成开发工作后,课题组成员的任务立刻转向毕业论文的写作,课题组各成员毕业论文的写作内容原则上就是其在设计开发中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最后形成一套学士论文集:
张神*《基于ASP技术的图片网站设计与实现——系统分析与设计》
张予*《基于ASP技术的图片网站设计与实现——网站的实现》
赵有*《基于ASP技术的图片网站设计与实现——网站管理软件的实现》
刘*《基于ASP技术的图片网站设计与实现——系统的测试》
方*《基于ASP技术的图片网站设计与实现——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在此说明一下,课题组中各论文中提到的网站即是通常所说的前台,而网站管理即是通常所说的后台管理。而把整个网站则称为一个系统。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课题组各成员严格按照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来写,各成员首先是列写作大纲,然后在大纲的基础上撰写论文初稿,再根据指导老师对初稿审阅后提出的修改意见,完
成论文的修改稿,修改稿通过后还对论文中各个细节进行适当的推敲修改,最后形成定稿。
通过课题组成员和指导老师的努力,于6月5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9日完成了修改稿,6月12日完成定稿。
---------------------------------------
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特别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早在1924年苏联为了统一计划和安排全国的生产活动,曾经编制
1923/1924年国民经济平衡表,其中包括各种产品生产与消耗的棋盘式平衡表,当时在方法上并未进行科学的提炼和总结。20世纪30年代,W.W.列昂季耶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投入产出方法,并且利用美国经济统计资料编制了美国经济1919年和1929年的投入产出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这个方法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战后,美国劳动部与空军合作,以较大人力、物力编制了美国经济1947年投入产出表。
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曾经出现了编制和应用投入产出表的热潮。世界上已经有90多个国家先后编制了投入产出表。中国
在1974年到1976年曾经编制了61个部门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作用如下:①检查现有国民经济计划方案在部门间的比例和主要产品产量方面的不平衡状况,找出缺口,提出改进方案。②分析国民经济中的一些主要比例关系,如积累与消费比例,两大部类比例等。③研究采取某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研究当工资提高10%时,各部门商品价格上升的百分比。④计算产品的完全劳动消耗,为正确制订产品价格提供科学依据。⑤进行经济预测。例如,通过编制多部门动态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⑥研究一些专门的社会问题。如污染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等。投入产出模型,按照分析时期的不同,可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
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开始的较早,已经比较定型。它又可分为静态开模型、静态闭模型、静态局部闭模型三种。静态开模型的基本结构见表[投入产出静态开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整个国民经济分为个部门。,分别表示第个部门的总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数量表示第个部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第部门产品的数量。,,分别表示第个部门产品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纯收入(税金、利润、利息等)的数量。这个
篇三:《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引言》1引言
讨论了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总结了煤中伴生元素的含量分类和环境地球化学分类。详细总结和归纳了煤中伴生元素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以及不足之处,根据以上分析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煤炭科学基金任务的要求,提出了本次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并对本次研究的主要工作量进行了总结。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近年煤炭产量有所缩减,但2000年产量仍保持在10亿吨。由于煤炭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量中占95%,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低,分别为21和40,因此估计到二十一世纪中叶,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难低于50%。所以煤的地球化学性质,特别是煤中有害元素及有害有机化合物及其对大气、土壤和水域的环境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1-2,5]。煤中伴生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为我国煤炭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1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煤中有害元素引起的生物中毒和环境污染在许多用煤国家都已发生[2,5]。如美国大气硒污染主要来源是燃煤,燃煤引起的大气硒排放量占总量的62%。燃煤过程向大气的排汞量占了人为总量的大部分,成为大气中汞的最大污染源。大气汞通过干湿沉降返回到表生生态环境中,加速了汞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富集强度和速度,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潜在威胁。在北欧和北美,酸雨沉降区的一些偏远湖泊中,一些鱼体中汞含量高的惊人,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地区食用水产品的汞含量标准。美国近10年来集中研究了燃煤造成的汞污染。煤烟是大气中砷的主要来源,著名的伦敦上空的烟雾,其大气中的砷含量为0.04~0.14g/m3。原捷克斯洛伐克燃煤电厂排放的Pb、As已造成附近儿童骨骼生长延缓。美国近年正研究燃煤造成的As污染,并拟降低大气及水域中可造成As污染的下限值。
煤中伴生元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即所谓的环境地球化学食物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图1.1)。As、F、Se、U、Hg、Cd等元素在多数煤中含量很低,但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可能富集在煤中。我国煤田地质条件复杂,煤中的伴生微量元素分布不均,从我国一些地区检测到的As、F、Se的特高含量值世界罕见,因此,研究我国煤中伴生微量元素在什么样的地质条件下可能形成异常富集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中有害元素微生物植物植物食料和营养物质
煤中有害元素空气中有害元素人和动物的机体
水中有害元素微生物中间环节动物性食料和营养物质
图1.1煤中化学元素从环境到有机体作用路线示意图
Fig.1.1Sketchmapofwaysofchemicalelementsonanism
1.2煤中伴生元素的有关术语和分类
1.2.1元素的含量分类
在常见的地球化学文献中,人们常将O、Si、Al、Fe、Ca、Mg、Na、K和Ti等9种元素(它们的地壳丰度共占99%左右)称之为常量元素或主要元素,而把这9种元素以外的元素统称为微量元素或痕量元素、杂质元素、副元素、稀有元素、次要元素等(Trace,Minor,Micro,Rare,OligoElements),它们在岩石中含量一般在1%或0.1%以下。
目前还没有建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类的统一标准,分类方案也因研究对象和目的不同而异。目前普遍采用程介克(1986)的分类方案(表1.1)[3,5-8]。
表1.1元素含量的术语及其含量界限(程介克,1986)
然而,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分是相对的,常因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而异。煤是物质成分极其复杂的固体可燃有机岩,用现有的分析技术手段可以从煤中检测到66种元素,从煤样品、燃煤产物和煤层气样品中检测到86种元素(地壳中可供统计的元素共88种),只有Ac和Pa这2种短寿命的放射性元素在煤、煤燃烧产物和煤层气中未曾检测到。在所检测到的元素中,作者把H、C、N、O、Na、Mg、Al、Si、S、K、Ca和Fe等12种元素称之为常量元素(majorelements),它们在煤中的含量一般超过0.1%;其它元素在大多数煤中的含量低于0.1%,称之为微量元素(minorelements)(图1.2)。是间接检测,尚未有一种行之有效的直接检测方法,更谈不上某元素在各种赋存状态中各占的百分比例。二是研究煤炭在开采、运输、堆放、洗选加工、燃烧等过程中有害元素侵入环境的机制和规律,正如前所述,煤是一种特殊的岩石,在其加工利用过程中,可以使得本来一些并不富集的元素得以富集后对环境或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特别是燃煤过程中有害元素在飞灰中的迁移和富集尤其引人注意。三是研究和开发脱除或降低煤中伴生有害元素的技术,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煤中伴生元素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涉及到煤洁净利用技术的工艺方面。
发展趋势:一是开始研究全球煤中有害元素分布规律,如捷克著名学者Bouška等(1999)总结了全球31个国家褐煤中硫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布,主要有害元素的样品都在千个以上(其中我国仅10个左右)[2];美国著名的专家Finkelman正在力争建立全球煤中毒害元素的地球化学数据库;二是研究煤中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美国Orem等(1999)对巴尔干半岛上褐煤淋出的有害有机化合物对地方性肾脏病的影响等[3];2001年在捷克召开的第9届煤田地质会议上,就有一些煤中有害元素与病理学关系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学者极大兴趣[90]。三是一些学者开始注重低温热液流体作用下煤中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把流体动力学的原理应用于煤中物质,特别是毒害元素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规律
的研究。注重流/岩反应、流/流反应以及沉积有机物自身的有机反应、有机物-水-岩石多相反应和有细菌参与的生物有机化学反应。流体是物质迁移和转化的主要载体,任德贻等(1999)剖析了几种煤中伴生有害元素的富集成因特点[88],无不与流体有关。近年来低温地球化学的快速发展为此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靠的理论参考。
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认为煤中伴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1)我国学者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煤中毒害元素局限于华北的东部和中部、贵州省、四川省及东北个别煤田,积累了不少煤中有害元素分布的基础数据,掌握了一些有害元素的局部的富集规律,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全国积累的系统研究数据较少,并且多数集中于煤中伴生元素高异常区,往往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中国煤中有害元素普遍偏高。因此,全面评价我国煤炭资源及其环境效应,充分合理地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数据仍显不足。
(2)对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在有机质聚积、成岩、各种变质作用、热液作用过程中的富集机理及其地质背景探讨尚显不足。对源岩、围岩、岩浆热液活动产物的地球化学研究有待深入。我国黔西、滇东、湘南等地岩浆、构造热液作用是导致局部地区煤中有害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华北地区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是决定煤级分布的主因,但其对煤中有害元素富集的影响研究甚少。所以从含煤盆地(煤产地)所处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和地质发展史角度进行理论总结,归纳出煤中有害元素富集的成因类型或地质模式,尚须深入研讨。
篇四:《毕业论文引言怎么写》毕业论文引言怎么写
毕业论文引言又称绪论,毕业论文前言或毕业论文导论(后面都省略毕业论文)。科技论文主要由绪论、本论(结果和讨论)、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引言是开篇之作,写引言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古代文论中有“凤头、猪肚、豹尾”之称。虽然科技论文不强调文章开头象凤头那样俊美、精采、引人入胜,但引言是给读
者的第一印象,对全文有提纲挈领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1.毕业论文引言书写内容和格式-毕业论文引言这么写?
(1)说明论文的主题、范围和目的。
(2)说明本研究的起因、背景及相关领域简要历史回顾(前人做了哪些工作?
哪些尚未解决?目前进展到何种程度?)。
(3)预期结果或本研究意义。
(4)引言一般不分段,长短视论文内容而定,涉及基础研究的论文引言较长,临床病例分析宜短。国外大多论文引言较长,一般在千字左右,这可能与国外
内数期刊严格限制论文字数有关
所谓的引言就是为论文的写作立题,目的是引出下文。一篇论文只有“命题”成立,才有必要继续写下去,否则论文的写作就失去了意义。一般的引言包括这样两层意思:一是“立题”的背景,说明论文选题在本学科领域的地位、作用以及目前研究的现状,特别是研究中存在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针对现有研究的状况,确立本文拟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下文。一
般作者在引言写作中存在这样两方面的问题。
1)文不着题,泛泛而谈。一些作者似乎把论文的引言看成是一种形式,
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将引言的写作和正文的写作相分离,只是为了给论文加一顶帽子。常见的现象是,一般化地论述研究的重要性,甚至从技术所涉及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谈起,就像一篇领导的讲话稿。就是落脚于研究的主题,也是从宏观谈起到微观结束,停留在一般性的论述较多。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读者无法准确地判断“论文命题”的具体价值,缺少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概括和介绍,不知道作者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工作有什么不同?因此,科技论文的引言必须交代研究工作的背景,概括性地论述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对研究现状的论述,不仅是考查作者对资料的占有程度和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从资料的全面程度和新旧程度可以判断研
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2)引文罗列,缺少分析和概括。引言不仅要反映背景的广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查作者对研究背景了解的深度。一般作者对研究的问题了解不深,在介绍研究现状时往往是列出一大堆参考文献,罗列出不同研究者的不同作法和结论,缺乏作者的分析和归纳,没有概括出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将一些与本文研究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献也列在其中,片面地强调资料占有的丰富性。尽管有人认为,对研究现状的介绍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但从论文写作的角度出发,引言的目的是阐述论文命题的意义,而并非是研究资料的综述,尽管综述对读者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因此,应当用作者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研究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难点和不足,
从而引出论文研究的主题。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毕业论文引言格式毕业论文引言
篇五:《毕业论文绪论格式》绪论
1选题{毕业论文引言范文}.
(1)选题缘由
由于论文的写作应具有创新,即研究前人所未研究的,因此本人就以红三角为例研究省际边界地区的经济问题。我们知道,边界地区经济学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是一片尚为开垦的“处女地”,而且红三角是最近才提出来的,研究还是比较少。它的提出是广大人民所希望的,期望它也能像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一样,将来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
(2)选题思路和意义
2002年,霍英东先生提出了“红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其目的在于带动三市人民走出贫困,建设小康。这是人民政府所希望的,也是国家重点建设边界地区的一个范例。近些年,对此题目的研究逐渐增多,不管是国与国、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边界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它们都为现实提供了理论依据,奠定了理论基础。
2学术成果回顾
年发
表了《河南省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杨志桓2003年发表了《山东省边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刘覃石在2002年发表了《韶,郴,赣三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及2002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提出了“红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概念。
3本文的总体构思
研究红三角的经济发展问题,本文是通过红三角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中看出它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差距。本文为了改变其落后局面,分析红三角经济落后的原因,同时发掘红三角的经济发展优势,目的在于利用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工业基础,策划出红三角的经济发展战略。
4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近些年来,有不少学者和专家对这方面有所研究,如:张震宇在1997
(1)资料来源
本文的资料主要来自以下学术期刊:湖北财税(理论版)、数据中国、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企业经济、经济地理、江西社会科学等。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材料分析法,既从资料中获取一些相关的数据信息,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最后得出结果。
篇六:《论文文章格式要求》(文章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居中三号黑体)
姓名(居中小四号字,宋体)
一、×××××
二、×××××
三、×××××
(“目录”及以下各项缩进两格,“目录”二字小四号字黑体,下面的各项用小四号字宋体。注意一级标题内容必须与正文标题内容一致。)
(文章引言与目录之间空一行,不要写“引言”“正文”等字样。)□□☆☆☆☆☆☆☆☆☆引言内容(起行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引言在论文中的作用是引出话题,为下面的分析做必要的铺垫。引言一般用一段来简要介绍为什么要写这个题目,或者告诉读者这种分析的意义、目的是什么,或者介绍文章写作的相关背景,由此引出下面的分析和论述,以400字左右为宜。)
(引言写完后下面紧接一级标题,不能空行。以下各段落间也不能空行)
(正文各级标题是对文章各部分论述内容的集中概括,应简洁、明了.
用一句肯定句表述,不能用问句。且表述应完整、准确,不能简单出现“涵义”“概述”等字样,应是“„„的涵义”)
□□一、☆☆☆☆☆(正文一级标题,序号前空两格,四号黑体。)
(一)☆☆☆(二级标题,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如果没有二级标题,直接进入正文)
□□☆☆☆☆☆☆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二)☆☆☆
□□☆☆☆☆☆☆☆☆☆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二、☆☆☆☆☆☆☆
□□☆☆☆☆☆☆☆☆☆☆☆☆☆☆☆☆☆☆☆☆☆☆☆☆☆☆
(结论与上面的内容空一行,不要写“结论”的字样)
□□☆☆☆☆☆☆☆☆☆☆(结论是毕业论文中带有总结性质的一段文字,也是对文章主要观点的高度概括和升华.用一个自然段概述150-300字)
[1]
[2]
[3]
[4]
[5]
(参考文献不另起页,空两格、小四号黑体,与上面内容空一行。不得少于5篇,用五号宋体。参考文献应写明文献的作者、书籍名称、文章名称、出版社或期刊名称、出版年代、页码等。如[1]甘碧群:《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页。[2]刘祥红:《公诉审查制度比较研究》,《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第4期)
篇七:《毕业论文格式范例及解释(引言版)》山东政法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分析及地域分布
2010年5月5日
系年专班
部:商学院级:2006级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级:本科1班
学生姓名:贺光学学
号
:061100114
指导教师:刘丽霞(教授)
毕业论文(设计)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分析及地域分布
学生姓名:贺光学
指导教师:刘丽霞(教授)
2010年5月5日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因分析及地域分布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动机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地域分布上的显著特征,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不均衡性,提出了引导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并向中西部倾斜的具体措施。{毕业论文引言范文}.
关键词:跨国公司动因分析地域分布
一、引言
目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有450多家,但近2年来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跨国公司实力下降,对外投资缩减,中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并进行结构调整的今天,继续引导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并向中西部纵深方向发展尤为必要。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动因千差万别,但又存有共性;在华投资地域分布上呈现显著的区域特征。恰恰是这些共性和特点给我们提供了认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并将其引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最佳视角。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动因和地域分布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发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分析{毕业论文引言范文}.
(一)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优势分析
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己经成为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最重要的力量。跨国公司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跨国公司理论的创新,并出现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理论流派,其中以投资发展水平理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最具代表性。90年代初,许多经济学家把研究的重点转向外部因素对跨国公司行为的影响方面,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都是由投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产生的。直接诱发要素是指投资国和东道国拥有的各类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及信息等,它们是诱发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投资国的企业如果拥有这些生产要素方面的优
势,则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加以利用,如果投资国的企业只拥有部分生产要素的优势,。
1、技术优势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现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1994年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在北京投资成立北京邮电大学—北方电讯电信发展研究中心后,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投资。由于当时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充分,且中国政府对投资的管理也很不健全。最初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多数采用合作方式,就是为了规避投资风险,比如主要从事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和工艺的改良。①。
表1: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地域分布情况单位:万美元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东部376794438603993441462348864940343614545734453862252207005355800569220066255200
中部5667515306354382534224684592395602926338566680004826003922006572700
西部155414137355113767122172143100141100121550174400194100217700337400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7年;中国商务部:///。
①
NageshKumar:DeterminantsoflocationofoverseasR&DactivityofMultionalenterprises:thecaseofUSandJapaneseCorporations[J].ResearchPolicy,Vol.30,159-174.2001.
图1被调查户每亩土地收益图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7年;中国商务部:///。
外商直接投资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1983-2001年,在各地区实际雇佣科技人员最多,尤其是摩托罗拉、IBM、英特尔、微软、朗讯等跨国巨头在华投资规模较大。跨国公司的机构主要设立在北京与上海两地,其余的分布在深圳、杭州、西安、重庆等地。
三、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实证分析四、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发展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NageshKumar:DeterminantsoflocationofoverseasR&DactivityofMutationalenterprises:thecaseofUSandJapaneseCorporations[J].ResearchPolicy,Vol.30,159-174.2001.
[2]F